蜀國將領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奉命抵抗魏國,正好與薑維相遇。薑維說劍閣地勢險要,必定可以防守,不如全力守住,敵軍沒有了糧草,自然會退回。廖化等人也讚同,於是合兵趕到劍閣。鍾會領兵到來,無機可乘,就是鄧艾、諸葛緒一齊聚集,也無法攻克。鍾會想退兵,偏偏鄧艾要冒險進攻,獨自領兵出發。諸葛緒仍與鍾會合兵。鍾會因鄧艾不聽從命令,遷怒於諸葛緒,上奏說諸葛緒懦弱無能,並派人將諸葛緒押回。諸葛緒的三萬兵馬全部歸鍾會統率。鍾會又派人打探鄧艾的消息。
鄧艾率領部下,從陰平小路前進,所走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嶺,杳無人跡。鄧艾不顧艱險,令將士逢山開道,遇水架橋,遇著危崖峭壁,就用毛氈裹住身體率先滾下去。將士不敢落後,競相效仿鄧艾。沒有毛氈時,士兵們就用繩索係住腰,慢慢下去。途中遇到兩個廢棄的營壘,裏麵空無一人,鄧艾指著營壘對部將說:“想必諸葛孔明在時,曾派兵在此把守,如今已經廢棄,是上天要讓我們成功了。”走到江油,道路漸漸平坦。總計鄧艾所經過的危險的道路,已有七百多裏,部下在途中傷亡不下數千人。眾人自知有進無退,隻好拚死殺入。江油守將馬邈事先沒有防備,聽說鄧艾的兵已來到城下,嚇得魂飛魄散,慌忙開城投降。蜀國衛將軍諸葛瞻正把守涪城,聽說江油被攻陷,忙調集兵馬抵禦。尚書郎黃崇勸諸葛瞻趕快派兵占領險要的地勢。諸葛瞻因士兵還沒有聚集,不便行動。誰知才過兩天,魏兵已將險要地勢占去,眼見得涪城難以把守,諸葛瞻隻好退到綿竹。
鄧艾令兒子鄧忠及師纂領兵追擊諸葛瞻,被諸葛瞻擊退。鄧忠和師纂回來拜見鄧艾,鄧艾十分惱怒:“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不冒死攻擊,難道還想有活路嗎?”鄧忠與師纂聽後,又去與諸葛瞻作戰。這次打仗,與前次大不相同,魏兵都懷著必死的決心,因此銳不可當,諸葛瞻正愁招架不住,鄧艾又親自前來接應魏兵。兩軍殺到日暮,蜀兵四處潰散,諸葛瞻與尚書黃崇相繼陣亡。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年及弱冠,登城遙望,見父親陷入陣中,不禁痛哭道:“我父子身受國恩,應該拚命報效國家。隻恨朝廷不早點斬殺黃皓,才有這樣的禍事!如今父親已死,我為什麼還要偷生?”於是策馬殺出,砍死幾個魏兵,最後為國捐軀。鄧艾殺入綿竹城,守兵全部潰散。綿竹距成都隻有一百多裏,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成都,後主劉禪束手無策,忙召集群臣商議。有人說應投奔吳國,有人說應暫時到南中七郡躲避,光祿大夫譙周則認為不如投降魏國,後主遲疑不決。
當時,吳太後與梁王劉理都已去世,魯王劉永被遷封到甘陵,不在都中,其餘的如張皇後及太子劉璿等人均毫無主見,隻在旁邊陪著流淚。忽然有一個人走進來說:“如今窮途末路,災禍就在眼前。父子君臣都應決一死戰,才好到地下與先帝相見!為何想著出去投降呢?”後主一看,是五子北地王劉諶。原來,後主有七個兒子,長子名叫劉璿,已被立為太子,次子是安定王瑤,三子是西河王劉琮,四子是新平王劉瓚,五子就是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被封為新興王,七子劉虔被封為上黨王。其中劉諶最為聰明。後主聽完他的話,惱怒地說:“你知道什麼?也敢來多嘴!”劉諶哭著說:“先帝創業艱難,把江山拱手讓給別人,豈不可惜?我寧死不受這樣的屈辱。”後主將他喝退。
不一會兒,譙周又進來稟報:“魏兵將要到達城下,陛下如果依從臣的建議,還可以保全爵位。臣願意到魏營力爭,決不讓陛下受難。”後主聽到此話,才稍稍放心,讓周繕帶著降書,與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一同到鄧艾營中乞降。鄧艾才到洛城,就接到降書,心中十分歡喜,隨即寫了一封回信,信中有“若歸順本朝,應當為上賓。”等話。鄧艾讓張紹、鄧良拿著信返回,自己率領部下抵達成都。後主親自出城投降。鄧艾好言撫慰,並讓後主回去安撫百姓。當天,北地王劉諶帶著妻子到昭烈廟中哭祭一番,然後拔出佩劍,先殺死妻子,再自殺身亡。漢朝從此滅亡。蜀漢從劉備登基到後主劉禪投降,共有四十三年。三代漢朝共有二十六個君主,總計四百六十九年。
鄧艾進入成都以後,禁止將士掠奪,隻將黃皓監禁,想加以誅殺。黃皓賄賂鄧艾的左右,最終幸免於難。鄧艾按照東漢鄧禹的舊例,封後主為車騎將軍,太子、王侯也各有封賞,並讓後主寫信令薑維投降。薑維聽說諸葛瞻戰死,正想支援成都。走到郪縣,接到後主的書信,躊躇了很久,才令部下回去投降鍾會。廖化、張翼、董厥等人,也都和薑維一同投降。蜀國將士很是氣憤,都想與魏兵決一死戰,經薑維密囑一番,才隨薑維一起來到鍾會營中。鍾會知道薑維有才,開營迎接,笑著對薑維說:“你為何來得這麼遲呢?”薑維哭著說:“我不能保護主上,本應去死,隻因聽說將軍英明神武,所以前來投降。”鍾會聽了這話,連忙起來握住薑維的手,與他交談,並仍舊讓薑維領兵。薑維心中暗喜,帶著鍾會駐紮在涪城。鍾會聽說鄧艾自恃有功,獨斷專行,心中很不高興。鄧艾寫信給司馬昭,請求乘勝攻打吳國,封賞劉禪父子。司馬昭上疏封鄧艾為太尉,鍾會為司徒,隻是不肯采納鄧艾的建議。並讓監軍衛瓘告訴鄧艾,遇事不能擅自做主。鄧艾說道:“大丈夫出兵打仗,隻要對社稷有利,擅自做主又有何妨?”衛瓘無話可答,隻得去稟告鍾會。薑維得此知事,便對鍾會說:“你自進入蜀國以來,始終沒有失策,如今地位反而在鄧艾之下,可見朝中對你的信任不夠。我聽說張良建立大業之後,全身而退,你何不效仿古人呢?”鍾會笑著說:“你說錯了!我年紀輕輕,為何要這樣做呢?”薑維接著說:“如果這樣的話,憑借你的才智和能力,什麼事做不成呢?也不用我為你出謀獻策了。”鍾會於是屏退左右,和薑維密謀定計,並與衛瓘聯名上疏,指責鄧艾謀反。
司馬昭既防備鄧艾,又防備鍾會。他先請魏帝下詔,將鄧艾押回都城,然後一麵派鍾會向成都進軍,一麵令賈充帶領士兵進入斜穀,自己則和魏帝駐紮在長安。鍾會接到詔令,想領兵前進,薑維勸道:“鄧艾如果要抵抗你,必定會大動兵戈,不如先派監軍衛瓘前去抓捕鄧艾,然後再進兵也不遲。”鍾會開口叫好,立即派衛瓘帶領一百騎兵逮捕鄧艾,自己率領大軍後進。衛瓘知道前去抓捕鄧艾十分危險,就連夜趕往成都,待到天明進城,借口說有要事密商,徑直走到鄧艾臥室。鄧艾還沒有起床,衛瓘令隨從將鄧艾綁住。鄧艾的兒子鄧忠前去詢問,也被抓住。衛瓘大聲叫道:“我奉命捉拿鄧艾父子,與其他人無關。”鄧艾的部下聚集起來,想要從中阻撓時,鍾會的大軍已經到來,鄧艾的部下都不敢輕舉妄動。鍾會進城勸告鄧艾的部下,讓他們解散,隻派人將鄧艾父子押送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