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獨樹一幟,方能常勝不敗:創新是現代企業經營的靈魂(4)(1 / 3)

市場是無情的,潮漲潮落之間就蕩盡了所有昔日的輝煌。在市場之戰中,有十六字訣是創業者必須知道的:“敵無我有;敵有我強;敵強我新;敵新我變。”康巴絲做到了“敵無我有”和“敵有我強”,但是卻在“敵強我新”上失敗了。

事實證明,當公司所麵臨的潛在危機演變為現實危機的時候,倉促應變經常是來不及的,因為新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銷售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許多公司都由於捱不過這一段“低潮期”而被迫倒閉。即使公司可以渡過難關,那麼這段時間遭受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千萬別以為新產品的開發離你還很遙遠,即使在創業之初,你也必須要做好後續的準備,如果你的公司想要長久地生存和不斷發展,那麼新產品開發的工作越早開始越好。未雨綢繆的人才能不懼怕市場的暴風驟雨。

那麼,產品更新是如何銜接的呢?

公司所獲的效益應該是高額的,而且這種高額應是持續的。否則,便是市場機會的巨大浪費。當一種產品走向萎縮時,公司必須及時推出另一種適應市場變化的產品,使得公司的經營永遠處於“生命巔峰期”,即永遠經營利潤最豐厚,市場容量最大的產品。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但至少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現有產品還處於成長和繁榮的時候,新產品的開發和研製就必須開始了。如果產品的創新太晚,那麼,中間必然產生一個很大的斷層和低穀,如果這一斷層跨度過長或該低穀的低點遠遠低於維持公司的經營所需的成本,那破產倒閉是在所難免的。

簡單的重複是一種生命力的喪失。當一個生命體到了缺乏創新能力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終結的到來。尤其對一個經濟生命體來說,它的生命力與其“自然生理年齡”毫無必然相關之處,關鍵在於自我更新的能力。這種能力會使你的公司永遠顯示出茁壯的力量。

擁有新生,便擁有了未來和希望。

3.應機而變者新

“新”產品的概念因時因地不同而異。你企業的“新”產品,未必是別的企業的新產品;你所在地區的“新”產品,未必會是大市場中的新產品;國內的“新”產品,未必是國際上的新產品。那麼,如何來描述新產品呢?一個朋友曾以十二字概之:“市場需求,生產可能,人所不及。”這十二個字其實就是說要有銷售、生產和現在無競爭三方麵的條件。簡而言之,就是要適應綜合的市場條件,應運而生。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也拿鍾表行業來說。二戰以前,美國有一家瓦塔波裏鍾表公司,專門生產一種一美元一塊的英格塞爾牌懷表。由於質量並不過關,並且由於銷售市場不景氣,到1942年,這個公司已臨近破產的邊緣。就在此時,萊霍姆科爾臨危受命,走馬上任出任總經理。他認為,公司的惟一出路就在於求新求變,他果斷地將目光放在了世界各種勢力的大摩擦、大重組的戰前氣氛上。在對市場狀況和公司特點作了大量細致的研究之後,公司決定停止下坡路的懷表生產,轉產炸彈上用的定時信管。結果這個公司很快成了戰時美國最大的定時信管生產公司,公司的財務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公司規模也擴大了。

然而,二次大戰的結束使得定時信管的需求量一落千丈,公司又麵臨了新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果斷作出選擇:重新生產鍾表。在當時的市場上,美國人都盯著瑞士的廉價手表,人們不再需要一美元一塊的英格塞爾手表。於是一輪新產品開發的問題擺在了萊霍姆科爾麵前。萊霍姆科爾堅定地認為,隻要把生產炸彈定時信管時用的精密加工技術和高度機械化技術結合起來,就一定能生產出優質廉價的手表來。所以,他要求該公司的工程設計人員以“走時準、價格低、大量生產”為基本條件設計高級手表。於是,幾番努力之後,他們終於在市場上推出了轟動一時的鍾表:泰亥梅克斯表。這種表與瑞士表相比,具有結構簡單、精確度高、工藝先進等優點,因而迅速占領了鍾表行業的中高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