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報要為企業謀求生存發展服務情報既要解決企業當前的問題,也要解決今後發展的問題。前者是經營的戰術問題,後者是經營的戰略問題。經營的戰術問題一般指如何增加訂貨、降低成本、加強企業競爭力、招攬顧客、解決日常問題等;經營的戰略問題包括積極發展企業的規模、提高效率、擴大經營範圍等。
(3)善於從不同的企業吸取有用的情報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如果墨守成規,長期沿用舊工藝進行生產,也會使自己的產品失去市場。因此,需要不斷地改進技術、降低成本。解決這類問題的捷徑是:同承接對外業務的實驗研究機構進行洽談,並在谘詢機構的協助下,引進所需要的技術。
日本有一家在不鏽鋼餐具等產品上軋製凹凸花紋的企業,一直想在凹麵上著色,以提高產品的利潤,但是,塗料難以牢固地塗飾在不鏽鋼上。
後來,從情報中獲悉一項在不鏽鋼餐具上著色的專利,即通過谘詢機構與專利企業進行了會談。會談中了解到這項專利的技術關鍵是把凹麵的花紋加工成粗糙麵,然後塗上釉藥,放在幾百度的高溫中燒製,使之生成一層氧化層。然而此項工藝成本很高,隻適用於製造像“七寶燒”那樣的高級品。對該公司在較薄的工件上用軋輥壓機壓製花紋並在其凹部著色而言,就顯得成本太高了。該公司的經理從專利中采用噴砂法使不鏽鋼的凹麵成為粗糙麵從而增加塗料的粘附性這一點受到啟示,結果用化學腐蝕的方法代替噴砂法使凹麵變粗糙,終於成功地在凹麵上著色,並取得專利。
小企業情報工作的具體作法有如下幾項:
(1)要抓重點,定出題目要做到集中兵力,有的放矢,解決一二個關鍵問題。題目可由企業領導根據生產需要提出,也可由情報人員提出,在選題時要考慮各種因素,如本企業主要產品的技術關鍵或薄弱環節,某些預期技術經濟效果顯著並具有競爭能力的新產品或新技術,或已有一定的技術情報或經驗可供參考。
(2)要抓分析研究根據所確定的題目搜集和查閱國內外資料,並隨時記錄那些有關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麵的實用性資料與數據,以便分析研究,衡量選題是否合適,有無進行下去的必要,然後看哪些資料可以利用、借鑒及補充,跟蹤那些資料,分析資料的可靠性及成熟程度,進行資料整理加工寫成綜述或調研報告,提供給有關人員參考。
(3)建立幾種檔案卡為了使本企業的產品能立足市場,要了解本企業產品的基本情況、用戶需要、同行基本情況,並分別建立檔案卡。
①產品技術檔案卡。內容包括本企業產品的基本情況、技術特點、產品的曆史和現狀、國內外同類產品技術水平等。建立這套卡片對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決定產品的更新換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②用戶檔案卡。內容包括用戶的分布、購買本企業產品的品種、數量及使用反映等。積累這套卡片的目的是分析產品的需求趨勢及使用壽命,這對企業發展新產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③同行檔案卡。內容包括同行企業的生產狀況、產品水平、技術特點、發展動向。建立這套卡片的目的是為了做到胸中有數,以適應競爭的需要。
3.正確地預測市場,從而占領市場
正確預測市場行情,製訂企業經營戰略,必須要對企業所處的環境進行深入分析、細致調研。這種調研和分析不是預測活動的核心部分。企業的經營戰略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企業的外部環境是指社會的政治、法律、經濟、人口、文教、科技、資源等環境。這些環境因素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孤立地進行的,而是與外部環境發生著各種各樣錯縱複雜的聯係,並受到外部環境的製約。所以企業要搞好經營,首先要進行外部環境的調研和分析,搞清當前和將來企業可能所處的環境狀況,把握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時機,為企業進行正確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保證經營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靈活性和效益性。
(1)對經營外部環境的調研和分析對經營外部環境的調研和分析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麵把握,無論是做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必然要處於國家的一個大環境中進行經營。因而進行商業經營,必須要對“大環境”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例如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以及針對經濟狀況而采取的一些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措施,近來的政策取向對任何一個在中國國內經營的業主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不仔細對其進行調查和分析,經營者必然會處於一個短視和盲目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