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捕捉生意機會的秘訣:洞悉市場,把握商機(3)(3 / 3)

具體而言,對經營外部環境的調研和分析在宏觀方麵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①國內政治法律環境的調研和分析。政治法律環境的好壞影響宏觀經濟形勢,從而也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它包括社會製度,國內外政局、政府政策、法律的出台與實施、戰爭與和平等因素。因內外政局的穩定與否,必然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不確定因素。國內的政局穩定,則必定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則阻礙經濟發展,人口就業。國際上的政局變幻以及國際事件的發生,也會影響到國內企業的運作,特別對軍工企業、外向型企業的影響尤其重大。例如1999年5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使中美關係降到了最低點。進而衝擊了中美間的正常貿易關係,對企業的經營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另外,國家政策、法律的出台和實施也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例如1999年實行第七次降息和遺產稅以及再次降息的可能性的討論,這些因素都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較大影響。

②對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調研與分析。宏觀經濟的狀況和趨勢常常是企業製定經營戰略決策的重要依據,它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一是對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和發展態勢的分析。我國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是正常、還是非正常,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是在調整時期,還是在發展時期,這種形勢對本行業、本企業有何影響,這些都是重要的環境因素。二是國內市場體係的建立和發育情況的分析。對國內市場體係的建立和發育情況的分析,便於正確地選擇經營領域和確定經營目標。三是對國家產業政策的分析,對國家產業政策的分析尤為重要。以免出現企業發展受阻、經營成本增加的情況。例如,國家政策限製發展房地產時,如果企業欲在此領域內發展時,則必然會遇到種種製約因素,從而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甚至倒閉。

③對企業所處的社會、文化、技術環境調研和分析。這裏所指的社會文化並非指知識、文化程度方麵的內容。而是指社會的文化風貌,如價值觀念、價值標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消費心理。每個企業都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環節、一個點。其必然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經營。一個社會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這些文化因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應善於捕捉社會文化信息,確定自己的經營策略。例如有兩個同樣生產女性用品的企業。

一個企業在經營中不斷進行調研和分析女性的消費心理和購物特點,因而對自己的產品外形設計作了一些符合女性審美特點的改動,從而使自己的產品的銷售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而另一個企業則並不注重這些文化心理因素,隻是以實用為發展經營方向,在競爭中,並未得到市場份額的增加。另外,對企業所處的科技環境進行調查分析也是很重要的。

④對資源環境的分析。資源供應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技術條件。調研與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資源對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保證程度,以便平衡以後,最終確定企業最大可能承擔的生產任務和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資源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多為長期的。例如有一特大型鋼廠,建在了並無鐵礦石資源的地方,並且對鐵礦石的運輸也極為不方便,很顯然這會長期增加經營成本,降低其競爭能力。

企業外部環境的宏觀方麵可以使經營者有個大的方略,而微觀方麵的調研和分析則可產生直接和即時的效益。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微觀分析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企業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深入調研與分析。企業的顧客構成了企業的市場、企業所有可能的顧客群構成企業的總體市場,不同需求的顧客群構成細分市場。市場需求的調研,主要是研究本企業的總體市場和各細分市場在需求上的特點、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企業的所有用戶或所有的消費者的需求,構成企業的總體市場需求。

這種需求主要有用戶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兩方麵,現實的需求實際上就是指社會購買力,它是指用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用戶客觀需求,又有能力購買,又準備購買的需求。潛在的需求也是社會購買力的因素之一。這種需求是潛伏狀態的市場需求,是企業的用戶未來的市場容量,掌握了這些狀況及變化,便為企業了解市場供求趨勢,以及產品的銷售情況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企業細分市場需求則是由於用戶處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年齡、性別、種族、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的不同,而對產品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對服裝的需求,中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需求就存在巨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