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自己的一流品牌瞬攀槍丶U饈嗆亟ㄖ猩釕疃玫囊桓齙覽懟N耍笆嗣┞?”,從某公司請來了機械維修能手曹雲峰;三下江南內配廠,請來了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現已停薪留職的原內配廠副廠長劉根新,並把畢業於武漢水利工程學院、竹地板生產專家曾世明也高薪聘進了公司……一個個技術人員的到來,為賀建中進行技術改造,創立一流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攻破竹子易腐敗、易黴變、易生蟲、易變形的技術難題,他拿出70多萬元專項資金,集中12名高級技術人員組成課題組,經過近兩年上百次的試驗,終於研製成了防黴、防腐、防蟲、防變形的新藥物配方。產品經過新藥物的溫熱處理後,就能達到色澤鮮豔、紋理一致、不黴不變的優質效果。為解決幹燥工序的技術問題,他組織技術攻關人員精心研製出了蒸氣油壓機。這種壓機不僅每台比進口的台灣產壓機少53萬元,而且使竹片脫水幹燥度明顯提高,達到技術標準。同類生產廠家鍋爐都燒煤,他組織科技人員攻關後自行設計定做的鍋爐專燒竹屑,僅此一項,每年不僅節省燃料費用180多萬元,而且竹屑能均勻持續供給,比燒煤火力要勻,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經過幾年的苦苦攻關,他改進了100多項操作技術和設備性能。目前公司的多數機械設備都是他這個“土專家”和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和製造的。
一道道技術攻關,給賀建中帶來了成功的喜悅。就在他不要國家一分錢投資和不欠社會一分錢債務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膽量和智慧,創立了譽滿全國、占領“東北三省”市場的竹地板“建鈴牌”品牌,公司生產的“建玲牌”竹地板不僅生產成本低於同類產品的50%以上,還先後獲得‘99中國竹文化節博覽會金獎、湖南省首屆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農業部產品質量達標獎,公司也榮獲中國農業銀行益陽市分行AA級信用企業稱號。
(2)以竹生財創輝煌人類社會進入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鋁合金和塑料業產品已日益崛起。這樣,傳統的竹加工產品一時失去市場,不為人們所青睞。這對於貧困山區縣的農民說來猶如雪上加霜。在1991年前後幾年的時間內,因為傳統的竹加工產品賣不出去,竹子也隻得久困深山。
山區農民栽竹除了綠化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為了以竹生財,以竹致富。這對於土生土長的安化山裏的賀建中來說是十分清楚的。因此,自從他承包小淹竹木製品廠第一天起,他就在探索著一條幫助農民“以竹生財”的致富之路。“以竹生財”必須對竹子實行深度而又精細的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怠:亟ㄖ械摹敖崤啤敝竦匕逕嶽矗磕晷?00多萬根的原竹材料。小淹鎮有42萬畝竹林,可年產竹子近50萬根,原來一根竹子賣出去均價隻有6元左右,現在每根均價達到9元多。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就可增加收入150多萬元。
100萬根竹子的需求,小淹鎮隻能滿足將近一半,還需從外地購進大量的竹子。因賀建中購買農民朋友的竹子從不打白條,所以,領近鄉鎮和周邊縣市鄉鎮的竹子一車車運來了。竹產品的精細加工,帶來了小淹鎮的人來車往,絡繹不絕。蕭條冷落了幾年的小淹鎮又重新熱鬧起來。
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賀建中投資1500萬元,占地40畝,新上一條年產50萬平方米、產值1
6億元的竹膠地板生產線。目前,工程已完成60%,到時,竹需求達到3000萬根。如此大的竹子需求,確實為山區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的新門路。一些竹子產區的黨委、政府相繼出台了激勵竹子生產的政策,促進竹子的培育管理和規模發展,不少竹農科學栽竹,科學培竹已成習慣。近5年來,小淹鎮的45萬畝竹年年進行墾複,使竹子畝產由原來的20來根增加到50多根,竹子每根直徑也由原來的20厘米增大到30厘米以上。同時,該鎮和鄰近的一些鄉鎮的竹林基地還以每年1000畝至1500畝的速度擴展,一些竹子栽種大戶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根根竹子變“金條”,竹業真正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致富門路。
賀建中的竹製品公司的用工機製是極為靈活的。全公司250多名職工,除技術人員外,沒有一名由公司包養的長期固定職工,全部是從當地聘請的。公司推行“產品質量工資購買製”,即整個竹地板加工的5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操作責任到人,工資到人。這樣,職工的工作責任性強,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正品率由原來的65%提高到99%以上,產品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公司效益的最大化,職工均能按時領回工資。一名普通職工年工資可達8000元以上。因此,到公司勞務創收也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公司所在的小淹鎮是個貧困地區,1998年底,鎮財政赤字12519萬元,負債19387萬元,已經到了不能確保正常運轉和按時發放幹部、教師工資的危難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