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們身邊的成功故事: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4)(2 / 3)

按照稅收征管政策,小淹鎮去年的稅收任務是139萬元,而賀建中一人交的稅款就達208萬元,遠遠超出了全鎮稅收任務數。賀建中納稅是一年一個台階,1997年是24萬元,1998年是56萬元,而去年一躍就達208萬元。因此,小淹鎮的幹部、教師都說去年過了一個好年,人人除了按時領回工資外,鎮政府還按照政府規定每人發了一點補貼和獎金。鎮財政也消赤減債50萬元。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都說,去年小淹鎮能得到縣政府“財源建設一等獎”要感謝賀建中,是賀建中救活了我們鎮政府。

(3)“兩個凡”的營銷絕招一名下崗青年職工,在國家級貧困縣安化的小淹鎮那麼個山溝創辦竹製品私營加工企業,能夠創造如此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的成功除了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上乘外,還在於他有與眾不同的營銷管理。

說來難以使人相信,年產2000萬元的建玲牌竹地板,沒有一間儲存倉庫,沒有一名營銷人員,沒有一分錢的營銷開支和未收貨款。他在產品質量上去後,想了一個營銷絕招,派出兩名招商人員到外地發“兩個凡”的承諾:即凡來公司看產品的一律報銷差旅費;凡用了公司產品的,3-5年內出現質量問題,賠償一切經濟損失。“兩個凡”的營銷承諾,招來了八方客商,東北三省的來了,西北內陸的來了,江浙沿海的來了。一些客商還常常預交貨款,派人住在鎮上旅社十天半月等貨催貨。前不久,賀建中到省外搞了一次市場調查,每到一處,都有許多人和他“拉關係”,爭做他的客戶。調查歸來,他自己沒花一分錢,4萬多元的機票車費全被一些爭做經銷商的客戶“報銷了”。

賀建中,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走出了一條輝煌的再就業之路,現在更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新的事業。

2.下崗女工搞收藏成富姐

劉香麗從一個下崗紡織女工,一躍成為收藏行家,並在省城開了一家生寶齋,響譽收藏界,成為女中豪傑,商界精英。

(1)打工不願當三陪,她再度失業1996年夏季,紡織女子劉香麗下崗了,由於丈夫單位也不景氣,工資太少,九歲的女兒正在上學,她決定先找一份工作貼補家用。剛開始,她在一家飯店打工做了幾天前台服務員,人家嫌她普通話講得不太好。雖然身材勻稱,麵容漂亮,但也不頂用。她隻好找到經理,央求著另給一份工作。經理心軟了,便安排她到飯店的中餐部幹洗碗工,雖然苦點,但每個月也有四五百元的收入,這對於本來就勤勞的劉香麗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她每天八點上班、打掃洗刷房間,等到午後,才能洗碗,晚上往往要幹到十一二點。幹了近兩個月,劉香麗發現腰常常疼起來,有時幹不了多久,便疼得隻好直起腰來活動幾下。回到家,上床脫衣服都很困難,丈夫勸她辭職算了,劉香麗不幹,說吃點苦算什麼。說來也巧,有天下午,劉香麗洗了一個鍾頭的碗,腰又疼了起來,在搬送一摞碗時,不小心腳下一滑,摔了一跤,碗全摔碎了。而中餐部的小老板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大訓一通,扣除半個月的工資後,把她辭退了。

劉香麗又氣又委屈,一連在家裏躺了幾天,最後,還是幾個小姐妹開導她,她終於想通了,誰叫咱在人家屋簷下呢?

有家廣告公司招人,她去應聘,經理見她雖然年齡大點,但氣質好、人也漂亮、有成熟感,便以每月五百元的工資聘用了她。公司經理姓趙,對劉香麗很器重,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有些業務要去應酬,她便常常陪客戶下館子,去舞場,上歌廳。有些客戶不地道,便借著酒勁,趁機摸她一下,甚至親她一下,她很氣憤,要辭職。經理不停地說好話,為了公司的利益,忍著點,不過以後碰到這種場合,她少去,或借故走開。

有一個大客戶,財大氣粗,因為是劉香麗直接聯係的,便常常要她陪著去跳舞,一次吃過飯後,客戶要唱歌,劉香麗被客戶糾纏不過便去了。客戶與她坐得很近,不一會手便不老實起來了,當客戶的手摸上她的前胸時,劉香麗氣憤地狠狠打了他一耳光。這下她下定決心,回到家死活也不去公司了。經理請了幾次都沒成。為了尊嚴,她再一次失業了。

(2)重新尋出路,發現收藏新市場劉香麗失去工作後,又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轉了起來,無意中發現郵局門前的轉彎處,有一位老人在擺地攤。她走上前一看是些古銅鏡、麻錢、銅元等各類古董。她問老人,“老伯,這些東西能賣嗎?”老頭看了她幾眼,沒有言語。她不好意思地走了。晚上她想起家中櫃子裏有許多麻(銅)錢,就問丈夫,丈夫說,少見多怪,那銅錢是咱媽藏的,這叫古幣,現在時興收藏,搞收藏一樣掙錢。

劉香麗像忽然開竅一樣,不顧腰疼的毛病,每天做完家務後,都要到郵局門前老人的地攤看上一會兒,不停地問這問那兒。老人很熱心地告訴她,目前,收藏的範圍很廣泛,有千百種之多。中國盛行的十大藏品有:郵票、火花、字畫、煙標、錢幣、參觀券、紀念章、報紙、磁卡、小人書等。收藏可積累知識,陶冶性情,開擴眼界。但收藏要有目的,講究效用,不宜湊“熱”。收藏也是一種科學,要有一定的知識,方法要講究,分類應係統,藏用需結合。搞收藏致富的人也不少。一席話使劉香麗長了不少見識,漸漸地,兩人熟悉起來,老人叫尚有法,原在北京一家古董行工作,對古董十分在行,現退休在家,無事擺擺地攤,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