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裏,私營老板就是靠發紅包來刺激工人的。可在傳化集團,根本沒有“紅包”。
獎金高低,工資多少,全部公開。徐冠巨說這是在分配上實行“玻璃飯碗”製的結果。他認為,“玻璃飯碗”具有易碎和透明兩大特性,目的在於增強員工的危機感。科研人員在公司比例較高,待遇也較好,但他們的責任也大。一項獲得市級以上獎勵的新產品開發後,科研人員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而如果這項新產品在推廣中市場廣闊,還可以從銷售金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獎金;如果沒有市場前途,收入就很低。結果,一年下來,科研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高達20倍,而且人人皆知。正是在這種機製下,傳化集團的科技人員幾乎每個星期都要下工廠、去商場搞調查,使新產品的適應性不斷增強,連日本專家也深為佩服。
(3)營造一種持久的發展生機傳化集團從2000元起家,發展到擁有億元資產的省級集團,徐家父子卻依然儉樸如初、平易近人,保持著中國傳統農民的本色。村裏人評價徐家是“財大氣不粗”。而徐冠巨認為,私營企業更要關注“健康”。傳化集團之所以有今天,在於嚴格自律,堅持走大路,不走歪門邪道,不走“鋼絲繩”。
徐冠巨認為,目前民營企業有三種狀況,一種是有病的,他們經營管理不善,就變著法子撈錢,甚至搞坑蒙拐騙,偷稅漏稅。當然,這樣的企業目前越來越少了,因為市場“遊戲規則”。開始完備,它們混不下去了。第二種處於“亞健康”狀態,說有病倒也沒病,工人在上班,機器在運轉,利潤也有一點兒,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麵前,企業主“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胸無大誌,企業多少年一個樣,這種企業為數不少。第三種就是持續發展的企業,它們除了在體製、經營、科技等方麵有優勢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企業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練就了一個健康的體魄,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精神保障。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健康的,傳化集團正在向這方麵邁進。
健康的人首先要有健康的腦袋,同樣,“健康”的企業必須要有“健康”的企業家。徐冠巨說,作為私營企業的廠長經理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經營素質,最基本的一條是:社會反對的事,你就不要去做。企業發展了,企業家有錢了,不能看不起普通人,不能為富不仁,更不能忘乎所以、胡來一氣。這些都是衡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素質高低的基本要求。在傳化集團,人們看不到紮堆打牌、閑聊等情形,傳化人也基本沒有出現過賭博問題。公司有一條嚴格的規定:隻要你是傳化員工,無論上下班,絕對不準搞賭博;如有發現,不論金額大小,立即除名。徐冠巨認為,賭博容易滋長人的不健康賺錢心理,不僅對家庭和社會有害,對企業發展也不利,因為正規的現代化企業不能靠“賭徒”支撐。
對於企業賺錢,徐冠巨提出要講個心安理得。他認為,如果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經營者的行為就會有偏差;而如果把辦企業當作一項事業,站得高一點,就會發現更高、更遠的目標。
這一點,在傳化集團的日常管理中體現得很充分。比如,傳化集團在經營上有條規矩:不賺“黑心錢”,不搞“一錘子”買賣。傳化集團與人家做生意,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賺多少,而是對方能賺多少,然後再看看對自己合不合算;“如果光算計人家,甚至坑人家一把,誰會與你合作?那是一種自殺行為,害了人,也斷了自己的後路。”徐冠巨這樣說。
徐冠巨的目光是遠大的。在他心目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經過努力,把傳化集團辦成國際一流的日用化工企業。1998年初,投資7000多萬元,浙江省最大的洗衣粉項目在傳化集團新區投產,其設備和工藝水平均居國內首位。徐冠巨說,“私營企業隻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抓住國有企業機製轉換中的緩衝期,快速發展壯大,才能真正成為中國民族工業中一支實力雄厚的生力軍。”
2.由打工仔成為職業經理人
何恩培,這位實達銘泰科技的創始人、掌門人,頗具傳奇色彩,從打工仔,一躍為知名公司的領頭羊,其中的艱辛與努力隻有他心裏最清楚。
(1)初出茅廬何恩培,是四川大竹縣人,念完小學後舉家遷往山西大同。與丘陵起伏的故鄉山區不同的是,大同高原顯示出一種坦蕩,那裏是一個黑色煤的世界,仿佛永遠都在燃燒。南方的靈秀與北方的粗獷給了他某種啟示,但性格的形成更緣於他是家庭的長子,自小隱約地認識到了包容與責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