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什麼?精神是創業經驗的凝聚,是創造財富的資源。企業的創業經曆是蘊含企業精神的豐富礦床,CEO的經營理念是發揚企業精神的核心動力。精神可以變成財富,精神有時就是財富。文化、團隊、形象都能折能出企業精神的實質和魅力,也都能做為資本、資源為企業創造新的輝煌。
一、企業文化--企業的靈魂
千百年來,文化始終維係著人類社會的結構穩定和不斷發展。把文化與企業經營結合起來是企業家的最大貢獻之一,把當代CEO致力推崇的經營秘籍。當今,文化已是21世紀的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和財富資源。
1.文化:吸引人才的磁石,凝聚組織的法寶通常所說的企業文化是基於共同價值觀之上,企業全體職工共同遵循的目標和行為規範及思維方式有機整體的總稱。
企業文化分為物質層次和精神層次兩個層次。物質層次是表象,由一係列有形的文化因素組成。如企業標識、產品外觀包裝、廣告宣傳及各種規章製度行為和規範。而精神層次才是企業文化的實質,包括企業全體職工共同擁有的價值觀、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風氣等各種無形的理念因素構成。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與靈魂。
創立發展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早已成為那些世界著名企業及這些公司的CEO們永恒追求的目標。從IBM的早期領袖沃森,通用汽車公司的杜蘭特,到寶潔公司的寶特,強生公司的強生,再到鬆下公司的鬆下幸之助,無不奉行“強而有力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的根本動力”這一“金科玉律”,經過無數嚐試和摸索,最終創立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它們世代相傳,不斷創新,有著很強的生命力,以致他們的員工對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崇敬。
企業文化的精髓--企業價值觀的作用,有時很難在企業走紅時表現明顯,往往在企業遇到困難時,企業文化才充分顯出其綿長淳厚的功力。歐洲老牌家電公司菲利浦,在推行其全球戰略中一度受阻於SONY的強勁挑戰。然而,懷著“精益求精”企業精神的菲利浦人,在其強大凝聚力的推動下,公司上下緊密團結,共渡難關,充分顯示了“讓我們做得更好”的不朽生命力。
企業文化不是商業鼓動的噱頭,而是企業真正賴以生存的環境。企業如忽視企業文化的培育,要想在國際市場中與文化底蘊深厚的企業作長遠的較量,定會力不從心。
巴特·蘭布孫博士是微軟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IO),他擁有25項專利,並因在圖形用戶界麵的重大貢獻曾於1984年和1992年分別被授予美國計算機協會軟件係統獎和美國計算機協會圖靈獎。最有趣的是這位大師當初來微軟時是他自己要求來的,並沒有人介紹,他是怎樣被微軟吸引過來的呢?
在來微軟之前,巴特·蘭布曾參加過微軟的一次Party(聚會),這次Party使他對微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是一次長達5個小時,有著各種各樣娛樂活動的盛會。每半個小時,每個人就會收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我們要製造最偉大的產品、我們要雇用最好的人才、我們要有最長遠的眼光。
巴特·蘭布孫被震動了,“這一點對我們研究人員最重要,微軟在雇人方麵是做得最好的,在這方麵別的公司比不上微軟。在世界上惟一能在這方麵比上微軟的,隻有一些著名大學的計算機係。外麵的人總以為微軟是6個月的眼光,其實不是,微軟的領導層看到某一個研究方向非常重要時,他們會承擔義務,並派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這件事,這對我們研究人員非常重要。我的研究工作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研究成功,微軟的這種風格正好很適合我。”
參加完這次Party後不久的一天,一位朋友來拜訪巴特,說他想要去微軟工作,問巴特的意見,沒想到巴特回答說,你沒有什麼理由不應該去,而我也不該再留在DEC(現已被康柏公司收購)了。
巴特說這話時非常認真,雖然他當時已在DEC工作了11年,並為DEC的科技做出過重大貢獻,在DEC有著很高的威望,但微軟那次Party所傳出來的文化理念卻很讓他動心。
此後不久,巴特抓起電話,打給他在微軟的一位朋友,“我和這位朋友曾一起工作過15年,他1980年加入微軟,並主抓微軟的應用軟件,他的部門所創造出來的產值是微軟整個產值的一半。”
蓋茨聽說巴特的情況後,非常感興趣,親自出馬“麵試”巴特,蓋茨見到巴特後,卻隻與巴特就今後幾年的技術發展展開了討論,“我們這一聊就花掉一兩個小時”。這次會見,蓋茨給巴特留下了很大的好感,而蓋茨對巴特也是“一見鍾情”,“麵試”之後不久,巴特便被告知微軟歡迎他加盟進來。
微軟獨特的企業文化為自己贏得了巴特·蘭布孫這樣一位天才,可見企業文化對於吸引人才來說多麼重要。不僅如此,企業文化還是凝聚人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