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應對不同類型的客戶 (1)
用真誠打動內向型顧客
王建是某手機家電賣場的銷售人員。有一天,一位先生來店裏看手機,很多當班的櫃台銷售人員都主動跟他打招呼,熱情地詢問對方需要什麼樣的手機。每一次被詢問,這位先生都隻是說自己隨便看看,到每個櫃台前都是匆匆地瀏覽一下就迅速離開了。麵對這許多銷售人員的熱情詢問,這位先生顯得有些窘迫,臉漲得通紅,轉了兩圈,覺得沒有適合自己的手機,就準備離開了。
這時王建根據經驗,判斷出該顧客是一個比較內向靦腆的人,並且根據觀察,王建斷定顧客心中肯定已經確定了某一品牌的手機,隻是由於款式或者價格等原因,或者是由於被剛才那些銷售人員的輪番“轟炸”,有些不知所措而一時失去了主意。
於是,王建很友好地把顧客請到自己的櫃台前,他溫和地說:“先生,您是不是看上某款手機,但覺得價格方麵不是很合適,如果您喜歡,價格可以給您適當的優惠,先到這邊來坐吧,這邊比較安靜,咱再聊聊!”顧客果然很順從,王建請他坐下,與他聊起天來。
王建開始並沒有直接銷售手機,而是用閑聊的方式說起自己曾經買手機,因為不善言辭而出醜的事。他說自己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做推銷這幾年變化挺大。與顧客聊了一些這樣的話題以後,顧客顯然對他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感,於是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向王建透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王建適時地給他推薦了一款適當的機型,並且在價格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給顧客一定的實惠,同時王建還給顧客留了自己的電話,保證手機沒有質量問題。最後,顧客終於放心地購買了自己想要的手機。
從這位先生進店後的行為中,王建判斷這是一位內向型的顧客,而針對內向型的顧客,不能一上來就推薦商品,否則他們會無所適從。王建真誠地邀請顧客到自己的店鋪,然後和顧客聊天,慢慢開導顧客,從而獲取顧客的信任,贏得了顧客的信賴,並促成了一次商品銷售。
在我們的周圍,總是有兩類人,他們的做事風格完全相反。比如對於一個友好的幫助,一種人往往會很真誠、很高調地表達感謝,然後,拋在腦後;另一種人可能什麼都不會說,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你就會發現,他在默默地對你好,並且,對你越來越好。為什麼?
內向型的人往往更傾向於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選擇。
心理學研究發現,相比性格開朗、易於溝通的外向型的人,性格封閉、不易接近的內向型的人感情及思維活動更加傾向於心靈內部,感情比較深沉。他們不善言辭,待人接物小心謹慎,一般情況下他們避免甚至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雖然內向性格的人比較愛思考,但他們的判斷力常常因為過分擔心而變弱,對於新環境或新事物的適應,他們往往需要很長的周期。
因為內向型顧客對陌生人的態度比較冷漠,且情緒內斂,沉默少言,在消費過程中也會小心翼翼,甚至久久拿不定主意,使得店鋪員工的銷售工作很難有進展。在銷售過程中,往往是銷售人員問一句,神情冷漠的內向型顧客答一句,不問就不答,導致交談的氛圍沉悶,銷售人員的心情也比較壓抑,想要迅速促成交易往往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但是,店鋪員工切不要被內向型顧客的外表神情蒙騙,從而打起退堂鼓。善於觀察的銷售人員會發現,雖然內斂型的顧客少言寡語,甚至表麵看似反應遲鈍,對店鋪員工及其推銷的商品都表現得滿不在乎,不會發表任何意見,但他其實在認真地聽,並已經對商品的好壞進行思考。內向型顧客其實非常細心的,隻是源於其性格中的對陌生人極強的防禦和警惕本能,他們即使對店鋪員工的觀點表示讚同,也不會說太多的話。這時候店鋪員工應對顧客一如既往地溫柔對待。根據內向型顧客嘴上不說,但是心中有數的特點,他們一旦開口,所提的問題大多很實在、尖銳並且會切中要害,店鋪員工應想好對策,從容溫和地回答,打消顧客的質疑,這樣就會很容易得到內向型顧客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