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還善於運用曆史典故來讚揚人,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建國之初,在以陳雲為首的中財委的具體領導下,取得了平抑物價和統一財經工作的勝利。毛澤東讚揚說,陳雲同誌有這樣的能力,我在延安時期還沒有看得出來,可稱之為“能”。接著就順手在紙上寫下一個“能”字。在這裏,他是借用諸葛亮在《前出師表》裏敘述劉備誇獎向寵的用語(“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來讚揚陳雲同誌的理財之能。
毛澤東還善於用曆史知識來教育人、啟發人、鼓勵人。在八屆七中全會前後,毛澤東連續寫了五封黨內通信。他說:“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收獲多少,就講多少,不可講不合實際情況的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對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麵壓出來的。”他還多次用卞和獻璞的故事來教育幹部堅持真理,不怕打擊。他說:楚國有個卞和得到一塊很好的玉石,獻給楚王,楚王說他騙人,把他的右腳砍掉了。卞和堅信真理,第二次又獻上去,楚王還說他騙人,又把他的左腳砍掉了。卞和第三次再獻上去,被確實證明了是塊好玉,才取得了信任。
1959年6月的頤年堂會議,毛澤東講到了辦報的問題。他說:報紙辦得好壞,要看你是政治家辦報,還是書生辦報。我是提倡政治家辦報的,但有些同誌是書生,最大的缺點是優柔寡斷。袁紹、劉備、孫權都有這個缺點,都是優柔寡斷,要多謀,但多謀還要善斷,不要多謀寡斷,也不要多謀寡要,沒有抓住要點,言不及義,這都不好。聽了許多意見之後,要一下抓住問題的要害。曹操批評袁紹,說他誌大智少,色厲而內荏,就是說沒有頭腦。辦報也要多謀善斷,要一眼看準,立即抓住、抓緊,形勢一變,要轉得快。
毛澤東把他豐富的曆史知識靈活運用於各種場合,運用到他在不同場合的談話、演講、報告以及不同時期的著述中去。這些信手拈來的曆史知識的巧妙運用,使他的講話、著述生動有趣、寓意深刻,引人入勝,又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使他的決策正確、英明、果斷,具有高屋建瓴、視野開闊、總攬全局、大氣磅礴,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特點。
要以史為鑒,就要洞察古今,就要對曆史和現實都要有深刻的了解。我們應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以取得對現實情況的合乎實際的認識,同時,我們要多讀史書,掌握豐富的曆史知識。在此基礎上,經過自己的分析思維,尋找現實和曆史的共通點,結合點,把曆史上曆時久遠而凝結成的智慧和經驗作為我們解決現實問題的啟示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