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全麵規劃 巧作安排(2 / 2)

首先,他認為這場戰爭非打不可。不是我們願不願意打的問題,而是美帝國主義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逼我們打這一仗。而且這一仗,隻能勝利,不能失敗。仗打輸了,什麼建設,什麼改革,都談不上。所以抗美援朝戰爭應當是第一位的,其它工作要為這個工作服務。

戰爭時,經濟建設和民主改革的工作,不但不能放鬆,而且還要加強。因為隻有經濟工作搞好了,才能保持國內的穩定,才能有力地支持戰爭。戰爭開始以後,毛澤東提出了“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積極進行經濟建設並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從1950年到1952年,雖然軍費開支從28億元增加到57億元,而經濟建設費用也由17億元增至76億元,文教費用由7億元增至22億元,均大於軍費開支的增加幅度。整個戰爭期間,國內一直保持了財政收支的平衡和市場物價的穩定,並初步提高了人民的購買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澤東還領導了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這對於打敗美國侵略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要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要調動全國人民生產和革命的積極性。農民人口的絕大多數,無論革命和建設,都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全國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製,使農民從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產、革命積極性的提高。這對於抗美援朝戰爭,不能不說是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建設和改革支持了戰爭。同時,戰爭也促進推動了改革和建設。在誌願軍出兵朝鮮作戰的同時,毛澤東在國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工人、農民響應毛澤東“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號召,響亮地提出了“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槍炮”和“要人有人,要糧有糧”的口號。廣大青年積極報名參軍赴朝參戰。成千上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民工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大批醫務工作者組成醫療隊,赴朝為中朝部隊和朝鮮人民服務。各界人民開展的慰問誌願軍和朝鮮人民的活動,遍布城鄉,家喻戶曉。在政治思想上,展開了仇視、蔑視、鄙視美帝國主義的運動,大大清除了由於美國對中國長期侵略所造成的一部分人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抗美援朝運動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感情,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的民主改革和經濟建設的進行。

在美帝國主義肆意侵略的情況下,毛澤東毅然作出決策,領導人民進行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同時,國內的經濟建設和民主改革仍在進行。毛澤東全麵規劃,巧作安排,使戰爭、建設、改革這三個看似矛盾的方麵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過人的膽略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