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態度與不可能思維(1)(3 / 3)

她這麼一吵一鬧也就回家了。她心裏想:“別人都不理解我,隻有家人最好。”可是剛到家門口,她就聽到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都在笑,不知道笑什麼。她心裏想:“我怎麼那麼苦?我的情緒那麼壞,你們還那麼高興!”結果她“啪”的一聲推門進屋,家裏人看到她進來了,就都不笑了,因為家裏人對她非常好,都想安慰她。可她覺得奇怪:“你們怎麼不笑了?剛才不是笑得很歡快嗎?是不是我不在家,你們在笑我?你看看,連家裏人都這樣!”於是,她跑到自己的房間,“砰”把房門一關,一個人悶聲不響,心情更壞了。

再看看另外一個人,她覺得自己離婚後很好,很興奮、很開心,終於解放了、自由了。一星期之內,有很多同事、同學、故交新知都到她家裏來,喝喝茶、聊聊天。上班的時候,她的心情當然也很好,什麼事情都搶著去幹。

接待客戶的時候,她的態度也非常友好,人開心,項目自然就越做越多。有了時間,她還要去讀書,想辦法讀個MBA、EMBA,或者是鍛煉鍛煉身體,參加一個形體訓練班,再去做做美容等。這樣,她不但工作、生活得越來越好,還有了很多的朋友。領導說:“你表現不錯,今年我們要調幹了,這次讓你當營銷部的經理。”

就這樣下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10年過去了,優勢可以富集,劣勢也會富集。10年後的一天,兩個人又在街上碰到了。

那個覺得自己倒黴的人,因為心思重,日子也難過,失業了,和家裏人的關係也沒搞好,已經搬到外麵去住了。這時已經是白發蒼蒼了,看起來足有50歲。

而另一個人很神氣,看起來還不到30歲。

10年以前兩人說的一句話,現在都印證了。那個自認為倒黴的人說:“10年以前我就跟你說過了,我完了,我沒說錯吧。你看看,我多倒黴啊!我這輩子真的完了。”另一個人也說了:“10年以前我也跟你說了,離婚真好,我自由了,我要好好地過日子,我將來的一生要怎麼樣過。你看現在,我沒說錯吧?”

同樣一件事情,都給予你未來的種子,你一開始的想法不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當然,你們可能會說:“你這個說法可能不準確,她們兩個人的基礎情況可是千差萬別的,根本沒有可比性。”你如果這樣想的話,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同一個人:同樣的遭遇+不同的態度=迥異的境遇

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有一個可憐的孩子,長了三隻手:從背上又伸出一隻手來,而且這隻手很長。這個孩子的父母很難過、很痛苦,他們想:“這孩子將來怎麼辦?他這麼可憐、這麼倒黴,將來怎麼麵對他的生命,麵對他的人生呢?”隨著這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的那種痛苦、惡劣的情緒就灌輸給了他,而且別的孩子也經常譏笑他。他八九歲的時候,對這件事情已經非常憤怒、非常委屈,心裏已經不平衡了。有一天,一位記者找到了他。在一個咖啡館跟這個孩子聊天的時候,記者發現這個孩子幾乎就要崩潰了,他總是認為:“我太不幸了,太痛苦了,上帝對我太不公平了。別人隻有兩隻手,為什麼我有三隻手,我怎麼去麵對這個世界?”以致這個孩子在班級裏、在同伴麵前,都非常自卑,任何人都別想去看他的手,更不要說去摸他的手了。隻要說到手,他就非常難過、非常敏感。

記者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這個孩子,於是跟他說:“孩子,你應該反過來想想,也許這是上帝賞賜給你的一隻手,這是好事,別人還沒有呢!”“好事?別人都沒有,為什麼隻有我有?我多倒黴呀!”記者接著說:“不是這樣的。這是上帝額外恩賜給你一隻手,真的是好事。你不是說別人會嘲笑你嗎?其實不見得,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壞。別人要看你的那隻手,你就大膽地給他看,你看看他會不會嘲笑你,情況到底會怎麼樣,你就試一回。”這個孩子想了想,說:“好,我今天就聽你一回。明天我到學校裏就試試看,看看別人會怎麼對待我。”

第二天這個孩子到了學校,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跟旁邊的同桌說:“哎,你要不要摸摸我這隻手?”“不要,不要,我沒說要摸啊!”“不要緊,你可以摸一下。”“什麼?你再說一遍,摸一下?真的?這是你說的,那我可摸啦!”就這樣,同桌把手伸了過去,摸到了他的第三隻手。第一節課結束後,他幹脆把衣服一脫,說:“同學們!你們不是想看我的手嗎?來吧,都來看看。”所有的孩子都好奇極了,大家都湊了過來,你也摸一下,他也摸一下,全班同學都來摸了。第二節課下課以後,別的班級同學都知道了,也都來看,都來摸。就這樣,消息越傳越廣,所有班級的學生都來了,甚至連校長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