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態度與不可能思維(2)(1 / 3)

放學回家以後,同學們跟家長一說:“我摸到第三隻手啦!”很多家長也挺好奇的:“第三隻手?什麼樣的?我也去看看。”於是,有些家長也好奇地跑到學校去看。一個月以後,那個地方竟然傳出來了一些迷信的說法。有人說:“你們知道嗎?那個學校裏麵有個孩子很神奇,背上伸出一隻手來。你知道這是什麼手嗎?上帝之手!這隻手可不得了,你摸一下,什麼都有了!想生兒子的,想發財的,想當官的,全有了。這隻手是真正的仙手!”於是,更多的人都去看了。想摸這隻手的人越來越多,真是應接不暇。於是,這個孩子開始收費,摸一下多少錢,拍張照片多少錢,拍錄像多少錢,上電視節目多少錢,接受采訪多少錢……一年以後,這個孩子已經小有名氣,家裏還買了一棟小洋樓,生活徹底改變了。

這個孩子再遇到那位記者時,說:“幸虧我有了第三隻手,否則我現在都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這隻手,我將來的日子會怎麼樣?”如果沒有這隻手,所有的財富來源不就沒有了嗎?

同樣一個人,同樣一件事,就看你怎麼想,往哪個方向想。生命投射的方向竟然那麼重要,你希望整個生命的軌跡往哪個方向發展,結果生命的軌跡就真的能往哪個方向發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一生的整個軌跡是由自己設定的。你一開始在靈魂深處埋下了一粒種子,你的人生就是這粒種子長成的,枝葉是否繁茂,果實是否香甜,都怨不得別人。

回過頭來再看本節開始的那句話,你肯定同意:“你有什麼樣的命運,取決於你想要什麼樣的命運;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想做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初始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很大,這一點,你一定要承認。30年以前,全中國都很貧困,沒有一個民營企業家,沒有一個“萬元戶”。而今天,還是這樣嗎?難道那些有錢的人比你多一隻手、多一隻眼睛嗎?沒有。可能你會說,他們有貴人相助。什麼叫貴人,周圍有貴人嗎?沒有。你的命運取決於你自己播下的種子,取決於你生存的信念,你自己才是貴人。

(第3節)“想要”和“一定要”

什麼是“想要”,什麼是“一定要”?我有的時候會問一些人,特別是讀MBA的人:“你現在有沒有車?”“沒有。”“你想不想有一輛奔馳啊?”“想!”“你想不想成為千萬富翁啊?”“想!”“你想不想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啊?”“想!”

有一次,我在複旦大學講課,有幾百個年輕人來聽課。我問其中一位同學:“你想不想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啊?”這個人個子不高,他大聲說:“想,做夢都想。”全班人都笑了。後來,我又問了一句:“得不到,怎麼辦?”這個小夥子又冒出一句話來:“得不到,‘天涯何處無芳草’?”全班人又都笑了。然後,另外一個同學馬上就說:“他這叫失敗者的宣言。”這時,那位個子不高的同學說:“做夢想媳婦,想想總可以吧!知足常樂,得過且過,反正我也想過了,得不到嘛,這又不是我的事情。”我說:“你說這樣的話,那你永遠就隻有想的份兒。”

這個同學僅僅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想要”和“一定要”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

非減肥不可,就真減成功了

美國的一位學者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我發誓,全世界所有宣稱自己想減肥的人沒有減下來,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僅僅是想減肥,而不是一定要減肥。”

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減肥藥、減肥秘方或者什麼手術可以讓你一勞永逸地、徹底地減肥。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公共汽車上、在辦公室裏說:“我快氣死了。你上次介紹給我的那個減肥藥,有什麼用啊?600塊錢花進去了,一點效果都沒有。你看,現在還胖了一點了!”“上次,你在醫院搞的那個秘方,折騰了兩個多星期,都快把我折騰死了,又抽脂又搞什麼東西的。結果,6000塊錢花進去,你看,我的腰又粗了。”……我們總是怪沒有一種好藥,怪自己上當受騙,怪這個、怪那個。而這個美國人說得太有道理了:真正沒減下來的原因是—你僅僅是“想”,而不是“一定要”。

如果你非減不可,不減不行,比如你是一位夢想成為大明星的年輕女孩,張藝謀跟你說:“小麗,你這個人還不錯,各方麵條件都還行,如果你要演我電影裏麵的主角,一定要給我減25斤下來!3個星期,25斤,減不下來,你就別想幹了!”你說能不能減下來?那當然能減得下來啦!別說25斤了,就是30斤也能減得下來!因為,你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章子怡、鞏俐了。你非減不可時,總能減成功。

非出國不可,就真出國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想做和非做不可,結果就大不一樣了。我自己的體會非常深。

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班上大多數人都想出國。那個時候出國是為了深造,但是我們都覺得這比登天還難!怎麼出得了國?到哪兒、和誰去聯係?結果,我們隻是想想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