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經營日常用品和服裝的優秀企業在進行市場調查時,都要統計以下數據:每個人每月平均吃幾顆雞蛋、喝多少牛奶、吃幾斤麵包;每年穿幾件夾克、幾雙皮鞋、幾雙襪子、幾條褲子……
我們絕對不可忽視以上這些包括消費者個人也無從知曉的小資料。它們在競爭中有時會導致製造商研究設計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羅金?霍利思是一位牙膏製造商,他通過調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消費者喜歡藍顏色的牙刷;37%的消費者使用半年後就要更換一把牙刷;刷牙時先用水蘸濕牙刷,然後再往上擠牙膏的消費者約占47%;而先將牙膏擠在牙刷上,然後蘸水的消費者約占15%;直接將牙膏擠在牙刷上而且不蘸水的消費者約占14%。羅金?霍利思還發現,許多美國人,尤其是兒童,刷牙時不願擠牙膏,當然是嫌麻煩。根據以上調查資料,他研製生產了一種輕輕一按就會出牙膏的“自動”牙刷,成為牙膏、牙刷市場的領先者。
要想適應市場變化,成為同行業的領先者,管理者必須學會策略思考。策略思考最重要的內涵即是“平常心態”。雖然有時我們會麵臨緊急情況,但我們處理這些問題的辦法絕對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隻有把眼前的、暫時的成敗得失置之一旁,才能找出更好的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如果一位管理者不具備“平常心態”,往往會導致視野狹隘;有一顆平常的心,思慮才能周全而深遠。
策略思考的核心是創新與彈性。策略思考的目的就是向現狀挑戰,突破當前的局限,解決存在的問題,保持彈性,以適應市場。
策略思考不要求麵麵俱到,它隻掌握主要的問題。若能培養整體性的策略思考,創新就有了明確目標,可以根據目標做出創新決策。但要使策略思考落實到行動上,必須同時樹立積極的觀念和態度。
無論任何時候,創新總是會受到傳統的製約,但創新卻是適應市場、發展自己的惟一途徑,突破這些傳統的或人為的製約,是卓越管理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傳統束縛並非不可突破,重要的是用長期的戰略的眼光看待問題,防止掉進“當局者迷”的陷阱,隻要敢於向傳統挑戰,創新的活力就會源源不斷。
策略思考不是空喊口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行動導向”,它要求規劃、執行、考核的配合,任何創新決策都要有高度預見性的目標與具體實施方案。隻有這樣,創新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實際上,適應市場的過程,也是管理者不斷突破過去、突破自己的過程。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管理者應該改變陳舊的經營理念:
——我們的產品不但要滿足消費的需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的消費方式。
——將“全括式管理”改變為有順序的選擇式管理策略。
——企業要以感恩和饋贈的心理來回報消費者。
——經營之神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式的經營方式。
同時,管理者還應采取以下兩種措施,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一方麵,企業應該倡導轉換經營,建立“減量增值”的體製。並且按照這種策略開拓新的經營空間,生產數量少而品種全的優質產品,這樣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另一方麵,要將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上。企業不可墨守陳規,而要大膽啟用善於掌握顧客需求的人才,大膽啟用那些具有高度預見性及敏銳洞察力的人才。這是企業致勝的關鍵所在,絕對不可忽視。
總之,適應市場的核心是一切為用戶服務。在任何時候,用戶的需求決定著公司的命運。因此,無論公司的業務是否繁忙,產品是否暢銷,都要牢固樹立用戶觀念,端正服務態度,竭誠為用戶服務。隻有如此,一個企業才能永遠占據市場的領先地位。
25.擴大與提升的最佳途徑
卓越管理者的智慧25:樹立“市場霸占”觀念,開發名牌產品,實現企業的擴大與提升。
有些公司的老板做了幾天生意,賺了一些微小的利潤,就得意起來,開始自滿,這實際上是自我毀滅。
如果滿足於現狀,就會使我們的思想以及工作停止不前。對於管理者來說,無論公司現在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可滿足於目前的成果,而應該時刻將“擴大與提升”作為自己的使命,並努力去實踐它。
在一段時期內取得豐碩的成果,管理者和員工都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我們當然希望這種歡樂繼續下去。但不要在歡樂中沉浸得太久,因為我們麵前仍是市場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