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企業研發戰略(5)(1 / 3)

P=I[(C+D)+S×L×E]式中P--技術商品的價格;I--貨幣的年貼現率;C--直接研究開發成本;D--間接研究開發成本;S--技術商品商業壽命當量值;L--技術商品壟斷程度係數;E--商品的正常利潤。

其中,C,D和E可用貨幣的絕對值(金額)來表示,而技術商品的商業壽命,壟斷程度和買方對技術的接受能力隻能用相對的當量值來表示。

(1)壽命當量值的確定商品商業壽命當量值S=預測商業壽命年限/標準當量值。其中,標準當量值為15年。

(2)預測壽命年限的確定預測壽命年限的確定,主要是靠技術專家和經濟專家的預測。因此,在技術貿易活動中,無論是買方、賣方或中介方,都必須在正式的洽談過程中,聘請有關的技術專家和經濟專家對該項技術進行技術與經濟的全麵評價。

(3)技術商品壟斷程度係數L的定值方法L的大小,由買、賣雙方在洽談中確定。L的值可以大於1,也可以小於1,這個值域波動很大。

3.技術商品和一般商品定價策略的同與異技術如果采用市場轉移方式,那麼它就是一種商品。因此,一般商品的定價策略,如撇脂價格策略、滲透價格策略、滿意價格策略、成本導向定價策略、需求導向定價策略和競爭導向定價策略等,都有借鑒作用,或者說有一定的共同點。隻有技術定價策略有不同偏好。

例如成本導向定價策略,由於技術商品的直接成本很難確定,故這種方法要在技術轉讓中應用比較困難。

需求導向定價策略是根據需求強度來確定產品的價格,當需求強度較大時可定以高價,當需求強度較小時則定以低價。在技術產品定價中,這種方法應用得十分廣泛。一般來說,技術產品的供給價格彈性很大,而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小。這是因為目前技術市場總的情況是供小於求,高技術行業的先進技術更是難以獲得,加上技術多次轉移的邊際成本也很小,因而當技術產品的需求強度發生變化,導致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發生變化時,供方就相應地調整價格。技術產品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強烈的時間性,在某一時期具有一定商業價值的技術,在另一時期(由於泄密、模仿或更新技術的替代),或許會急劇貶值,甚至變得一文不值。

競爭導向定價策略在出口產品中應用得十分廣泛,但在技術轉移中,對這一定價策略的運用並不典型。因為技術作為無形產品,具有較大的壟斷性,專利製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同類技術的競爭。不過,在以商品和生產資料為載體的技術出口中,同類產品的競爭則相對激烈。

技術商品定價與一般商品定價也有不同的策略特點。例如,技術定價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根據是以技術所處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來定價,此即周期導向定價策略。技術按其壽命周期可以細分為創新、發展、成熟、衰退四階段,隨著周期階段的推移,技術價格依次遞減。如上文所述,處於前兩個階段中的技術,企業一般是不輕易出售的。即便出售,也必然定以十分昂貴的壟斷高價,以抵消技術擴散對企業優勢地位的消極影響。處於第三階段即成熟階段的技術,其壟斷優勢開始削弱,此時企業在一定條件下有選擇地進行技術轉移。而衰退技術的優勢漸趨消失,技術壽命也走向盡頭,此時企業也很難再對某項技術定以高價了。企業常用的技術定價具體辦法,是以技術引進企業使用新技術後在不同周期階段的總盈利能力估計為基礎,再根據其他純商業性的條件,或者以雙方新技術付出的代價作為參考依據來確定。企業所索取的技術報酬實質上是對引進方利用引進技術所創造的淨利潤的分享。

2.3增加轉移收益的戰略

企業作為技術轉讓者在製定價格時具有隨意性,這意味著,企業可以采用以下若幹策略來直接或間接地擴大其轉移收益。

1.直接擴大技術轉移收益的戰略①增加轉移技術的內容和數量,甚至將引進方不需要的技術成分也塞進一攬子轉移的項目中;②在經濟合作項目中,對技術與非技術、常規技術與專門技術、專利技術與專有技術不加區分,以便一律按最貴價格計算費用;③誇大技術的作用與效果,較高估計未來市場的潛力,忽視引進方在經營管理上的作用和經濟效益的貢獻;④避而不談技術轉移的綜合收益,強調技術買賣上的補償費用。

2.為企業所采用的間接擴大技術轉移收益的戰略①延長合同期限,爭取更多的提成費總收入;②規定許多限製性商業條款,如在有關設備購買、原材料采購等合同條款中硬性規定供貨商,使引進企業不得不以高於市場價格的代價獲得所需原料與設備;③對引進方提出的額外要求,相應苛求很高的費用條件;④根據將來技術創造利潤的能力,選擇有利的價格支付形式。

案例評析

東麗公司:開拓世界尖端技術

當人們一提及化纖產業,給人強烈的印象是,日本化纖是不景氣的行業,夕陽產業。的確,由於美國化學纖維的複活,發展中工業國的追趕等因素,日本化纖產業處於非常嚴峻的環境之中。但是,近10年來,日本的化纖產業以北陸產地為基礎,向化纖(紡織品)布方向發展獲得成功,在的確良強撚加工絲(紡織品)布的高級品領域,保持國際上比較優越的條件,增強了競爭力。同時各化纖公司從長遠觀點出發,也努力向非纖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