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化纖廠家向非纖維領域發展中,東麗的非纖維部門的銷售額比率不算高,塑料、化學、新事業這3個非纖維部門的銷售額占東麗整個銷售額的26.6%(1980年3月結算期)。旭化成的非纖維部門的銷售額比率為63.5%,是比較高的廠家;帝人公司的非纖維部門的銷售率為31.2%,都高於東麗公司。但是,從東麗的獲得利益率的情況看,非纖維部門獲利占東麗全部利益的70%,其貢獻較大。進入80年代,東麗的碳素纖維和的確良棉的發展很快,與其他行業的增長合在一起,到1983年度,估計非纖維部門的銷售額比率可達40%.
(2)東麗的非纖維事業東麗的非纖維事業部門有塑料、化學、新事業3個事業本部。塑料的研究從戰前就開始,商品化是上世紀50年代出現的,化學是60年代開始的,新事業部是1970年8月成立的,1979年11月,獨立出來成為事業部,與塑料事業部、化學事業部並列。非纖維部門的商品品種繁多,按照成長的程度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①高度成長領域。碳素纖維和的確良棉是高度成長的。這個領域的市場迅速擴大,是東麗的骨幹,是獲高利益的行業。
②正在成長的領域,今後有發展前途的行業,特別是電子工業。集成電路電子線路的自動登錄機,漢字印刷裝置,還有輕量化、高性能的汽車,家用電器製品用的高級塑料等也增長很快,甚至還有人工腎髒等醫療機械均有希望發展。
③正在研究階段,還未商品化。這就是醫藥品領域,1980年12月,新成立了醫藥開發部,具備了開發醫藥的體係。
(3)東麗技術在發展東麗的非纖維的多種經營的基礎是化纖技術。碳素纖維、的確良棉、人工腎髒等都是以化纖技術為基礎而產生出來的。正如”新商品的種子是從公司內部產生“的道理一樣,東麗技術的特點是在不斷積累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
把開發新產品與技術革新相結合,就容易產生好的效果。當然為此建立新體製,也是十分必然的。1979年,東麗的組織機構變更,改善了公司內部的宣傳體製,恢複了事業部製等,加強了研究、生產、銷售等各部門的聯係和競爭。在複合新材料、生命科學、情報等各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開發出新產品。
今後東麗的非纖維多種經營的戰略課題是,要創造新的需求,為適應市場需要,還要開拓複合新材料代替舊材料。
3.發展技術力量(1)技術王國的足跡東麗公司成立於1926年,第2年就在滋賀縣成立了研究課,開始了廣泛的研究活動。當時是屬於生產部門,1936年4月,單獨成立研究部,名副其實地確立了該公司的研究活動的基礎。戰後,該公司更加強化了研究開發機能,隨著事業的擴大和多樣化,成立了各種研究所,研究室,1955年6月,又成立了中央研究所,1962年9月,成立了基礎研究所,形成了綜合的研究開發體製。1969年度的研究開發費占銷售額的12.7%.
從研究成果看,以尼龍為首的”PNC法“的確良直接連續重合法,”TATORAY法“,”AROMAX法“,”ISOLEN法“,漢字情報處理體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電子線自動登錄機等等,開發了許多世界先進技術,可稱為”技術王國“.
(2)80年代的技術發展藤吉董事長指出,開發技術的目的是:第一,加強現在事業的競爭力,提高水平;第二,創造新事業。現在東麗在摸索創造新時代,其最大的動力是追求開發新技術。20世紀80年代,加強了新事業的開發,其方向是高功能性材料、情報、電子技術等。高功能性材料是以碳素纖維為核心的複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膜,膠卷等。
(3)研究開發體製東麗的開發體製是由5個研究所、開發部、總公司的特許部、技術情報室、研究開發規劃部組成的,這些總稱為研究開發本部。該部人數為1300人,屬於各事業部有關的研究人員約700人,共有2000人從事研究開發的工作。
1980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為110億日元,占上年度銷售額的2.3%.如果加上各事業部的開發預算,一年開發費約150~160億日元。今後該公司強化新事業的研究和開發,將會更加活躍。
(4)東麗的調查中心調查中心(TRC)是東麗的積累分析,對產品技術進行評價的中心。對於產業、技術、市場動向進行調查等,1978年6月成立了調查中心。設有大型計算機係統裝置,以科學技術領域為中心,可以開發大型計算機應用技術。TRC是該公司積累分析,調查技術的新事業部,今後,通過TRC積累的經驗,將會對東麗的研究開發能力,產品規劃等,從側麵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