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孩子們藏起來,不要被捉住啊!”“雞媽媽”伸展開雙臂,盡力護著一群“雞寶寶”叫喊著、奔跑著……
殷雪梅1954年生,1976年參加工作,中師畢業。先後在虹橋、城東、城南等數所小學任教低年級語文,長期擔任班主任。
30年來,一直帶教中低年級的殷雪梅,總喜歡領著學生在校園操場上做“老鷹捉小雞”遊戲。一屆屆學生漸漸長大,他們也從遊戲中懂得了什麼叫“愛護”。
優秀生人見人愛,後進生更是檢驗老師愛心的試金石,殷雪梅稱教師“端的愛心碗,吃的良心飯,對一個學生負責,就是對一個家庭負責”有一男生剛轉來時,語文、數學兩門課總分不滿60分。殷雪梅一有空就幫他補課,期終考試,他的語、數成績都達到了85分以上。
殷雪梅認真研究小學教學的規律,經常采用“情趣教學”、“情景教學”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就沒有學不好的。”她還變著法兒在班上評選這樣那樣的“小能手”、“小冠軍”設立了“文明隊員”、“進步顯著隊員”等獎項,使盡可能多的孩子得到激勵。
每次分班,殷雪梅總是把差生和弱智孩子留在自己班上。有一名叫劉臻賢的弱智孩子,由於缺鈣走不好路,殷雪梅平時十分關照他。2002年的冬天,劉臻賢在與同學玩耍時,不慎將一桶水潑在自己身上,全身濕透。殷雪梅一邊借來取暖器,一邊通知家長。她脫下劉臻賢潮濕的鞋襪,把他的腳放在自己懷裏溫暖。在場的師生非常感動。劉臻賢的父親說:“殷老師平時對孩子十分關心、愛護,無微不至,我們對她非常滿意、也非常感謝她!”
在她班上,一個叫周盼的學生在學校玩耍時碰破了臉皮,到醫院檢查時,卻意外發現他患有白血病。殷雪梅急得幾天幾夜睡不著。她向校長建議,並發動全班學生捐款。在他治療期間,殷雪梅不辭辛苦地照料他。孩子轉院後,她兩次乘車到蘇州市兒童醫院去看望。情緒平靜下來的家長,專程到學校向殷雪梅表示感謝。
殷雪梅的家境並不寬裕,可她經常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墊付書雜費,送學習用品。碰到天氣不好,她經常帶飯菜給學生們吃。她每天騎自行車上班的途中,遇到自己班上的學生,總要抱一個放在後座上帶著走。孩子們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寫道:“為了我們,老師的額頭上有了許多皺紋,頭發也花白了。但是,她在我們每個同學的心目中永遠年輕漂亮。
但在作為旁觀者的龍覺他們看來,上天似乎並非那麼公平……
2005年3月的最後一天,52歲的殷雪梅在她班上52位學生麵前,又一次張開雙臂,隻不過這次不再是遊戲,因為她麵對的不再是“老鷹”而是一輛瘋狂疾駛而來的汽車。
刹那間,她撲騰著“翅膀”飛落在25米遠處,“小雞”沒受傷害,“雞媽媽”卻倒在血泊中再沒有醒來。
殷雪梅本能地張開雙臂,張開她永遠的“雙翅”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這一熟悉的動作,定格在藍天,定格在千萬人的腦海深處。
城南小學裏,滿樹的桃花開得灼灼粉豔,圍牆這邊紫荊一朵連著一朵,花骨朵簇滿枝頭……這些花是殷雪梅和同事們一起移栽到校園裏來的。
低年級教研室裏,黑板上的《值日安排》一欄中,殷雪梅的名字依然在列。辦公桌上,沒有改完的學生作業和授課教材被擺放了10多天。
在學生們的回憶中,做她的學生是最快樂的。孩子們在作文裏寫道:“每當看到鮮豔的花朵,就會想起您親切的微笑,您的微笑比鮮花更美麗。花兒總有凋謝的時候,但是,您的微笑卻永遠也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