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隻能到喜歡為止了(2)(2 / 3)

那一側的隔離網還在,那時女生在外麵,男生在裏麵,踢著也許他們都112感謝那是你,路過我青春不是太懂的足球。那時足夠安靜,沒有現下足球場外的喧嚷,那時或者每一個女生的目光都凝注著一個漸漸長成的背影,那時的安靜,適合帶來更多不張揚的賞悅。那時那個少年,如今仍真心地承認他的俊朗,遠遠的奔跑中看不到他的汗水和笑容,卻總是感覺,這樣的時光裏從來沒有陰天。

那張網,我如今以手相觸,像那時一樣矜持地撐住自己的探看。網還在,操場還在,我還在,而那個少年呢,又在哪一張我不知的紅塵網裏或是網外。

那處拐角

那時怎麼從來沒有發現,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拐角。那個少年轉身回家的地方,自己走出家門的巷口,教室的樓梯,還有那個街邊唯一站牌處。原來有這麼多的拐角處,於是那時我才會那般每天不停地與他遇見。他的綠書包總背在身後,略略的舊,他的白襯衫總是讓我奇怪為什麼會那麼白,總以為他亦像我在泛黃的白布鞋上塗抹了粉筆一樣。那時感覺,拐角揣著那麼多怯怯不敢承認的輕喜,因為遇見總能在那裏不期而至。

走在那條最窄的巷裏,我回首,似乎仍然感覺那個少年就在拐角的地方。多少個晚自習後,在這個最暗的地方,我都能夠回頭便看到一抹白襯衫在拐角處略略顯露。那些最靜的夜裏,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恐懼,我像白襯衫之上安然而落的蝶,有他的心跳讓我安然收翅。

倚在那處拐角,不知是夏裏最後的熱陽所致還是少年的體溫猶在,已寫了“拆”字的那一麵牆,竟然有了無法傾頹的青春盛氣。

那輛單車

街邊的一個小工廠門口放著一輛單車,淺黃的顏色,小巧的車身。那時那個少年的單車卻要比它實在而壯碩,可以載著兩個揣了那麼多懵懂而忐忑之心的少年奔赴考場。我還記得那時的發辮鬆散,額頭的汗將劉海兒浸透,我隻是至今都不知道那個少年是如何在我狼狽時登場,他用一輛單車解救了我的遲到。少年時光不短不長,我與他,卻也僅有這一程倉促的同路同行。

那一次考試後,我留給那少年的隻是一句謝謝,喃喃低語,若風烈一些,他都聽不真切。自那後,我的考試與上課從來沒有遲到過,那時候就固執地拒絕讓那情節重複來過。我不企盼,那時的少年會懂我,我亦不覺得那時自己倔強的青春可以判定對錯。隻是,我們實在沒有權利在幹淨的歲月裏播植,因我們不知,日後它生長的是青稞還是莠草。

多年後,單車已經不多見到了。可是,那個少年他永遠不知道,我的手機裏藏錄著一串單車的鈴響,那是我心上多年休憩時的風鈴,每每播放,便會讓我擺脫成長的堅硬,還我少時的舒軟輕靈。

那種行囊

長大了便處處都可為家,於是行囊越來越小,輕得幾乎是隻餘了自己。

那時卻是每次歸家返校都是重重的背包提來拎去,總是同學們聚集在小鎮唯一的車站,而後陸續分散而離。記得那個少年總是最後起程,擁擠的車廂裏,替人安頓好一個又一個行囊,每每我都會在他的注視下垂首,連輕聲的再見都艱澀得說不出口。

可是,他始終是我唯一探尋的背影。他的行囊總是簡單,不算滿的雙肩包,高挺的身姿,就那樣穿梭在人群中離開,醒目赫然。他依然喜歡穿白襯衫,露著似有一絲稚氣的豐足的笑容走過,車站的學生潮中,便多處流淌著追隨的目光。他漸行漸遠了,我知道,那些目光卻離他會越來越近,或者,有一天會有一雙目光溫婉地與他並肩。而我,卻仍然沒有勇氣與他殷殷相望。那時,我們的距離不再是彼此的腳步,而是,遙遙的兩座城。

也許,我早就知道,我與那個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行囊,輕或重,都不能卸下在同一個地方。是以,我隻能守住青春斑馬線上那一時的綠燈,在他穿越少年的馬路上,做他不知覺的身後行人。

那箋留言

我和仍留在家鄉的同學佳見了麵,她絮絮地講述著這一夏大家歡聚的情形。佳未變,我卻自慚己身的變化。那個黑板前簡單的女生,那個石階上淨白的少女,那張院中回眸的青梅顏,卻已然學會了在時光裏作戲,塵色侵麵。心裏歎:幸而,那個少年不曾得見。

佳拿出了一個簿冊,那是同學們給這個小鎮最後的留言,一頁一個人的筆跡,或清晰或潦草,都飛揚著長大的痕跡。最後麵的那一頁留言,有他的名字,我凝視了好久。佳說,他最是勤快,將這裏的一切走了個遍,最後留言時卻隻留下這一句話。見那字,虯勁而穩健:我愛你,再見。

我於後頁淺淺落字:

不覆舊時光,輕輕安放。

青春的故事還沒講完

L駱聞笛

我在想,是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像一個智能播放器,總是在一些恰當的時段,恰當地自動設定出一首恰當的歌,然後會在不經意間情不自禁地就哼唱出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至少,我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