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知人善用的員工管理(7)(2 / 3)

排序分等:以單位內人員考績分數來排序,又稱為序比法,分數本身隻有相對意義,沒有絕對意義,再將排序分數進行常態分配比例分等,然後依照可用預算進行調薪。此方式的調薪級距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具有彈性,並且由於沒有絕對分數,主管在給予分數時不用做太多考慮。

(四)人員生產力績效衡量指標

各店經營得好壞,除了營業目標及利潤目標外,在人員生產力方麵也有其他的衡量方式。常用的衡量指標如下:

1.人事費用率。人事費用率=人事費用÷營業額

用人成本是最常被用作衡量生產力的指標,不同的行業有各種不同的人事費用,尤其是連鎖店中考慮各單店的人事費用率時,需要考慮各店所負擔總部後勤的費用率,因此門市店與後勤總部的人事費用率,應分開計算並製定不同的衡量標準。

2.聘雇成本。聘雇成本=招募費用÷招募人數

聘雇成本也是用人的成本之一,招募費用包括廣告刊登費用、麵試甄選費用等,平均每人的聘雇成本過高時,應該考慮是否應在穩定人員方麵上采取措施,這會比不斷地招募新人更有效。

3.服務店數比。服務店數比=門市店數÷雇用人數

服務店數比經常被用作衡量後勤生產力的指標,衡量的方法是不同期間的比較及同業間的比較,服務店數比會隨著組織變化、流程簡化、信息化程度而改變,當服務店數比不斷下降時,表明後勤生產力在下降,也是人員膨脹的前兆,不過在店數沒有達到經濟規模之前,後勤人力的增加大於店數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4.工時費用比。工時費用比=人事費用÷工時數

工時費用比用於衡量每一工時的費用成本,一般用於各店之間的用人成本比較,經常與工時營業額比共同使用。

5.工時營業額比。工時營業額比=營業額÷工時數

工時營業額比用於衡量每一工時所創造的營業額效益,一般用於衡量各店之間的工時效益,經常與工時費用比共同使用。

6.加班工時比。加班工時比=加班時數÷工時數

加班費用經常是單店管理中不易控製的部分,尤其是當正職人員人力不足而兼職人力亦未補齊時,經常會采用加班方式來彌補欠缺工時。當加班工時比偏高時,應當檢查其整體人事費用是否正常、正職與兼職人員結構比是否合理、是否有正職人員借故加班情形等,因此部分職位采取責任製方式可避免加班浮濫,如店長等職位。

一定期間內離職人數+新進人數

7.流動率。流動率=

一定期間內平均在職人數

流動率包括離職率與新進率,合理的流動率有助於人員的新陳代謝,但是過高的流動率則表明管理方麵存在問題,尤其是各店的流動率超過內部的標準值時,必須對該店進行了解,當離職率一直大於新進率時,表示人力供需有失調的現象。

二、計時人員(PT,Part-time)人力開發與運用

21世紀是快速學習的時代,也是高度競爭的人才爭奪時代,現今傑出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或是專業經理人,有不少是當年學生時代從基層PT鍛煉出來的。所以PT的人力開發與運用,是企業經營及競爭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以下就PT人力開發與運用,作補充說明如下:

1.PT即計時或時薪人員。一般PT人力資源在正職人員的正常編製工時以外,彌補正職人員做不完的工時,極有彈性。但PT忠誠度不高,流動率高是其普遍弊病,所以連鎖事業如果能建立一套自我PT的人力教育訓練係統,加上完整薪資、福利、獎金製度,和稱職的上司、主管、幹部及塑造優質的工作環境氣氛,PT就能妥善運用,並盡量發揮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