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餐飲管理的基本環節(1 / 3)

從工藝流程看,廚房出品美味佳肴,前廳提供優質服務,共同滿足賓客消費的需求。

從價值形態看,投入固定資金,流動資金,由采購、生產到營銷,實現資本增值,滿足投資者和勞動者的回報預期。滿意的賓客、“滿溢”的效益、滿意並進取的員工是餐飲管理追求的目標。從目標倒推過程,可以清楚地知道餐飲管理的環節與對象。

一、廚房生產管理

(一)人財物配置,使廚房生產能力與前廳接待能力適配

紅案、白案、冷拚、掌勺、切配、原料加工等基本工序和關鍵崗位設置合理,人員技能合格,班次安排得當。爐灶、案墩、刀具、冷櫃等設備設施充足適用。廚房加工區域及盛器做到生熟隔離、冷熱分開,符合食品衛生法規要求,有效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生產流程調控

食品原料經過粗加工、細加工、配份、烹調、裝盤,達到色、香、味、型、器俱佳,呈現到賓客麵前,是一個環環相扣、緊密銜接的工作流程。每一個崗位都應製定明確的職責要求和作業指導書,用製度來保證每項工作達到標準,合乎質量規定,合乎效率規定,運轉流暢,保質保量。

(三)烹飪技術管理

科學的烹飪具有很高的技術和藝術含量。原料的搭配、味型的調配、火候的掌握是其技術要點。技術和藝術的實施,一般依靠廚師的手工勞動和經驗把握,容易產生模糊性和不穩定性。因而烹飪技術管理應加強培訓,盡可能地對菜點配方、製作工藝、烹製時間進行量化,形成規範,使烹飪技術管理有章可循、有形可依。烹飪技術管理的重點是推動技術創新,推陳出新,豐盛菜點品種花樣,創製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使“賣點”常新,保持對賓客的吸引力。

(四)菜點質量管理

菜點質量指標有色澤、鮮香、鹹淡、冷熱、無毒無菌等。有營養科學的客觀標準,有約定俗成的認可標準,也有賓客獨特口味的主觀評價。深刻研究體會這些標準,為每種菜點厘定出質量指標,量化、固化為規範標準,確保每個菜點出品都保持高品質,同一菜點保持始終如一的品質。這是菜點質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還要把人、財、物管理,生產流轉管理,烹飪技術管理等都納入到質量管理的係統中,形成全過程的質量控製,才能實現菜點的優質出品。

二、前廳服務管理

(一)用心做事,以情服務

照料賓客用餐是餐飲服務的主體內容。賓客進入餐廳,在消費菜點的同時,也購買了用餐過程的服務。被服務生照料就餐與家庭自我服務就餐是兩種不同的餐飲消費方式。照料賓客就餐是一項侍候性勞動,是賓客購買的服務。在人格不平等的社會關係下,被侍候者與侍候者有高低貴賤之別。社會主義製度和商品經濟條件下,餐飲服務成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的高尚的勞動與等價交換的商品。餐飲服務高尚而不卑賤,服務人員應付諸心血,投入激情去工作。餐飲服務是商品,就應貨真價實,物有所值,不可因為服務人員偷懶、馬虎、失誤而向賓客提供殘次偽劣的服務產品。

(二)規範有序,超值滿意

餐前準備、禮儀迎賓、點菜送單、回答詢問、斟酒端菜、結賬送客、收餐整理等一套看似簡單的服務,事實上需要高超的技能和技巧,需要人際溝通的能力與藝術。管理的重點在於不斷地強化基本功的訓練,製定中餐、西餐、宴會、零點各種不同的服務程式。在規範有序、得體合度、令賓客滿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愛賓客、溝通賓客,使賓客在物質消費滿意之外,獲得更多的心理滿足和精神愉悅。奉送超值服務,塑造忠誠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