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菜點創新開發基本思路與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餐飲菜點創新思路
(一)餐飲菜點開發盯住菜式源頭
一個地區乃至一個餐飲實體的菜式,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適應變化發展的消費潮流。中國許多菜係的發源地,是菜品創新的源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湧現出許多新菜,因此餐飲管理者及廚師應不斷地外出采風,借用別人的用料方法、烹飪技法或者是思維方式創出新菜。
川菜餐飲辦得較好的企業都是經常往成都、重慶跑,反複尋找新感覺。隻有這樣才能始終跟上川菜的發展步伐。搞創新不能閉門造車,走出去才能擴大眼界,增長見識,觸動靈感,思維能力才不會枯竭。
(二)積極舉辦並參加菜點創新大賽
餐飲業經常會舉辦餐飲菜點創新大賽,包括世界性、全國性及地方的魯、川、粵、淮揚、京、滬、浙、皖、蘇、閩、豫單一菜係的賽事等。比賽內容一般包括熱菜、冷拚、果蔬雕刻三個項目。通過餐飲大賽的相互交流,可獲得創新菜的寶貴經驗與經曆。
(三)積極參加行業研討會
餐飲行業協會經常會召開一些餐飲管理、餐飲經營及餐飲菜品創新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各方大廚及管理人員可以相互切磋技藝,交流餐飲的創新經驗。
二、餐飲菜品創新方法
(一)開發曆史菜品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資源豐厚。因此,餐飲實體一方麵應善於向上看,即根據曆史留存的食譜、食單、筆記、農書、食療著作中的史料以及曆史檔案或文學作品挖掘改良古代菜品,如西安的“仿唐菜”,杭州的“仿宋菜”、濟南的“孔府菜”、“仿膳菜”、“宮廷藥膳菜”,蘇州的“船宴”,其他地方的“紅樓菜”、“西施宴”、“水滸宴”、“三國宴”等。一方麵應向前看,即近現代特殊曆史時期的一些所謂的懷舊菜品,如上海老飯店推出的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十裏洋場的懷舊菜,有稻香濃鬱的“稻香紮肉”、奇香味厚的“河鯽魚塞肉”、鹹鮮嫩滑的“紅燒青魚禿肺”等近100道,同時推出的還有幾道當年文人墨客和電影明星鍾愛的點心,如“鴿蛋圓子”、“老大房肉酥卷”、“蟹黃灌湯包”等。
(二)挖掘傳統菜品
傳統菜肴經過數代人的傳承,已趨於成熟和完美。全聚德前門店為了保留和體現“古老”、“正宗”、“原汁原味”的烤鴨特色,堅持了傳統工藝不變的製作原則,烤鴨技術還是承襲百年前的模式,使用傳統烤鴨爐,燃用果木。烤鴨師傅手持烤杆,在熱氣撲麵的明火前操作。這個“名堂亮灶”的透明烤鴨間吸引了無數的賓客,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值得“傳統產品”借鑒的例子。
(三)征集民間菜品
中國是禮儀之邦,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節日甚多,來往頻繁。所以,中國的家庭在待客過程中創造了不少優秀的菜品,如黴菜係列、糟菜係列、醬菜係列、醃製係列等。這些家常菜往往流行於市井民間,餐飲實體應善於發現挖掘,為我所用。浙江開元旅業集團下屬的杭州蕭山賓館就曾成功地組織過征集民間菜的活動,在媒體上刊登“有獎征集民間菜”的廣告,組織民間菜的烹飪比賽。不僅收集到了幾十種富有特色的家常菜、民間菜。而且通過推出“民間家常菜”飲食活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慕“奇”而來。
(四)回歸鄉土菜品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講究飲食的國度,餐飲業的發展,給人們提供的菜品選擇空間日趨增大。對城市的人來說,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菜點,讓人產生回歸自然和故鄉的感覺,無疑,這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東西,像粗糧、農家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和天然綠色的魅力。家常的原料、低廉的價格、清鮮的口味、方便的製作,非常適合城市工薪階層的需要。
(五)經營貴族菜品
所謂“貴族菜”專指那些用料稀奇獨特,製作考究,苛求色、香、味、形、器、養六者兼備,為特殊消費群體烹製的菜點。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追求生活質量和消費的檔次。這就為“貴族菜”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物質保障。它價格昂貴,非一般人所能接受。隨著烹飪業對外交流的增多和影響的擴大,品嚐中國飲食已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中國烹飪中的一些獨特魅力,“貴族菜”能更好地反映出來,而且一部分富裕者將餐桌當作是交易場和擺闊台。功利餐飲的不良風氣和“貴族菜”不宜提倡,但“貴族菜”以他獨特的“貴”氣仍然吸引著不少追求貴族化消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