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話:兄弟重逢(2 / 3)

「世間的名利,都像是雲煙,一轉眼就消逝。二哥你如今依然安在,更應該放開,接納世界,生活才能更快樂。」

「如何快樂?在我心中日日夜夜的埋怨你,埋怨你當初為什麼離開我?埋怨你為什麼不帶我一起去天竺?更埋怨你為什麼將大乘佛教帶回中土?如今你出名了,我卻默默無寂。如今我來,並不是想見你,而是要向你挑戰,證明小乘佛法確實是勝過大乘佛法。」

「什麼?你要跟我挑戰?」

「沒錯,你我一戰,關係勝負,如果我輸,我就自殺謝罪小乘佛教。」

「什麼?你要自殺謝罪?」

捷同與玄奘一戰,立刻傳遍佛教界,許多人笑捷同不自量力,竟然要跟玄奘挑戰?玄奘現已成法相宗之大師,更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捷同隻不過是個野和尚,又如何能跟玄奘相比?但這場好戲的地方就是,捷同是玄奘的親哥哥,他並向眾人道出,若輸就自殺謝罪,兄弟鬩牆,究竟是誰勝誰負?玄奘真的能忍心看著他的親哥哥死嗎?

七月十五,玄奘與捷同紛紛來到玉華寺,不僅是佛教界的知名人物紛紛來到,這事也驚動了高宗皇帝,高宗也率領嬪妃、群臣來到了玉華寺,要看看玄奘如何度過此次難關?玉華寺裏擠滿了人山人海,大家都想聽玄奘說法。

捷同這一天特意打扮一番,這是他揚眉吐氣的時刻,一掃過去的陰霾,在眾人麵前證明他的佛學高深。玄奘的處境相反,他要在如何不傷害捷同的情形之下,說服捷同,也要在這次的法會之中,宏揚佛法,讓眾人了解真正生命的意義。

第一天法會,由捷同對大家說法,捷同坐在高台之上,春風得意的樣子,為大家解說涅盤經的精神。

「『何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幟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修行者要堵斷生死源頭的根本,在不欠卵胎生各種動物生命的情況下,將生命的債還完後,生死輪回的原動力自然就會枯竭。

「假如帶著殺孽業障修福、修善、修禪定,縱然得到禪定福分、世間智慧、聰辯善言,但以禪智幫助殺生,必定神鬼之道,隨其之神智、殺業、福德之多寡而為天行夜叉、川嶽魎鬼,稱天稱帝的魔魍。

「或是成為山林、城隍、鬼帥的飛行夜叉:或為吃人精氣的地行羅剎,及大海邊羅剎鬼國之民。

「以上是指著是帶殺生修禪之有福德者,如無福德者,直墮阿羅地獄、餓鬼、畜生道,受苦無窮無盡,逃出無可期望,那裏能成就道業呢?

「佛陀滅度之後,未有法規之間,許多鬼神熾盛猖狂於世間,自言食肉可得菩提路的凶險時代。佛陀滅度後的未有法規時期,是這些不斷肉食的鬼神投生於人間,充滿人間險惡的時刻……」

在第一天中,捷同講了許多佛法,眾人沒有想到,捷同雖然落魄,但他也是一位得道高僧,當朝皇帝高宗讚許:「不愧是玄奘法師的兄弟,今天聽捷同法師一席話,領悟了許多事,捷同法師的佛學高人一等。」

到了第二天,換玄奘法師說法,玄奘法師沉默了一個時辰,一句話都不說,眾人感到奇怪,玄奘法師究竟想要表達什麼?為什麼一句話都不說?大家等得不耐煩,有人想離席而去。玄奘拿出一本佛經,是他最近剛完成的,全名叫做《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既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的用詞深奧,很多人都不明白心經裏的意思,玄奘一一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