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現代物流的特征(2)(3 / 3)

配送能處理顧客需求這一事實意味著,與配送有關的作業將要比製造和購買獲取等完成周期作業的性質更加不確定。為此,要重視使顧客訂貨的產品減少配送作業上的變異以及簡化交易。首先,應盡一切努力提高預測的精確性。其次,應發起製訂與顧客協調的訂貨管理規劃,以便盡可能地減少不確定性。最後應盡可能地將配送完成周期設計得既靈活又易於對銷售企業的物流作出響應。從物流的角度來看,配送把廠商與其顧客聯係在一起。雖然市場營銷和生產之間的接觸麵可能會有衝突,但是配送能把營銷和大部分廠商在想方設法在滿足顧客時,提供盡量少的服務或產品價值。這就意味著市場營銷和銷售會通過高度的存貨維持一條大型的產品生產線,而不管每一種產品實際可能的利潤如何。用這種方式,任何顧客的需求,無論大小都會得到滿足,零缺陷服務的期望將會得以實現,而以顧客為核心的市場營銷努力也會得到支持。

傳統的製造業的宗旨是要控製成本,這是通過長期的、穩定的生產運行來實現的。雖然連續製造工藝能保持規模經濟並產生單位最低的成本,但是在這種模式工藝下,大批量生產的是單一的產品品種。這種屬於哲學問題中的內在衝突,傳統上是靠存貨來解決的。利用存貨協調作業,經常超前配置物流以滿足未來銷售需求。根據預測的需求將產品裝運到倉庫,這些產品有可能在錯誤的時間被運往錯誤的市場,這當然也是一種風險。但是,這種風險決策的最終結果通常是,在試圖有效支持顧客服務的需求中,適當地配置至關重要的存貨。需要牢記的是,配送完成周期是從製造作業流向顧客的下遊所進行的作業。如果承擔配送義務的存貨定位恰當,則意味著通過物流過程能夠取得最大限度的潛在價值。動態地理解配送完成周期的關鍵是要牢牢記住,是顧客通過訂貨啟動了物流作業過程。銷售企業的物流響應能力構成了整個市場營銷戰略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三、購買完成周期

1.購買完成周期要完成以下任務來配合存貨的有效流動,這些活動或任務是:尋找貨源、訂貨安排、運輸、收受入庫。

2.在購買完成周期,一旦接受了所采購的材料、零件或再出售產品的要求,隨之而來的就是為製造或再配送而產生的儲備、搬運和運輸需求,這種需求則由其他完成周期適當地提供。由於購買作業的範圍有限,目前它被廣泛地看作是內向物流。

3.當生產中使用高價值的零部件時,通常要把重點轉移到按精確的需求進行較少量的采購,這就需要積極的物流控製。在這種情況下,材料或零部件的價值也許會證明,使用高價優質的遞送服務是正確的。購買周期類似顧客研發過程周期,但有3個重要的特點。

⑴首先,在購買中所涉及的交付時間、裝運規模、運輸方式,以及產品價值有著相當大的不同。購買一般要進行大規模運輸,它也許需要使用駁船、深水船舶、貨運列車,以及載重卡車裝載運輸。購買的典型目標是要在最低的成本條件下進行內向物流。與製成品相反,材料和零件的價值越低,意味著在維持存發轉移的成本與使用低成本運輸方式所需的時間之間存在著更大的平衡交易的潛力。既然每天在供給線上維持材料和絕大多數零部件的成本低於維持製成品存貨的成本,那麼對更快的內向運輸支付溢價費率一般就不存在什麼利益。因此,購買中的完成周期通常比那些與顧客訂貨處理有關的完成周期要長。

⑵第二個與眾不同的購買特點是,一家廠商所使用的供應商數目通常要少於其服務的基本顧客數。在配送作業中,每一家廠商僅僅是整個供應鏈中許許多多的參與者之一。那麼,購買的完成周期相對來說就更為直接一些。材料和零部件往往直接從原製造商或專業化行業批發商處購買。直接渠道的利用是購買設計物流係統的一個重要因素。

⑶最後,既然顧客訂貨處理周期是用對顧客需求做出反應的方式來處理訂貨的,那麼,隨機訂貨必須通過配送係統調節適應。相比之下,購買係統啟動了訂貨。確定何時何地購買產品的能力可以大大減少作業上的改變。

4.購買周期中的三大特點,與配送訂貨周期形成鮮明對照,它們可以更加有序地規劃各種活動。價格的漲落與供應的持續性是購買中主要的不確定因素。完成周期結構的最後一個特征是作業的不確定性,這對物流的各個方麵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