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物流係統概述(1)(1 / 3)

(第一節)物流係統管理基礎

一、物流係統的概念

物流作為一個係統由若幹子係統構成,物流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援活動,如果把基本活動看作是縱向型活動的話,支援活動則屬於橫向型活動。前者包括運輸、保管、裝卸、包裝以及物流基礎設施活動等,後者指流通加工和信息活動。物流係統的結構,如圖3-1所示。

二、物流係統的結構

以上的劃分側重於物流作業的功能。實際上,現代物流概念更強調的是其管理屬性,通過對物流各個環節和要素的集成化、係統化管理,提高物流能力和物流服務水平,同時有效地控製物流成本。所以現代物流對於貨主企業來說是一個成本得到有效控製的高效率、高度化的後勤保障係統。

根據美國學者對物流活動的定義和對於現代物流的理解,可將物流活動概括為以下15項內容:

⑴需求預測。需求預測是對生產、裝運、銷售等方麵有可能產生的流量的一種預示或估計。

⑵客戶服務管理。掌握客戶的需求動態,根據客戶的要求和企業營銷戰略,確定顧客服務水準,及時提供物流服務。

⑶物流信息交換。物流信息在相關部門之間的流動傳遞,是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實現物流係統化的關鍵環節。

⑷庫存控製。在保障供應的前提下,使庫存物品的數量最少所進行的有效管理的技術經濟措施。物流經營管理的核心就是庫存控製,它是建立在對市場的準確預測基礎上的。

⑸物料裝卸搬運。在物流的過程中,於保管和運輸兩端場所對物料進行的裝車、卸車、移動、取貨、分揀等作業活動。

⑹訂單處理。接受訂貨信息,按照訂單組織進貨。

⑺售後服務。為已售出產品提供配件服務以及維修服務。

⑻工廠和倉庫布局。根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確定物流節點的數量和位置。物流網絡的基本格局取決於工廠和倉庫的位置與數量,它們影響了物流的流量與走向。

⑼物資采購。主要是指根據生產經營計劃和庫存狀況,向供應商下定單補充庫存。

⑽工業包裝。為保證物流過程中貨物不發生損壞,便於運輸和保管進行的活動,有時也稱之為運輸包裝。

⑾退貨處理。將不合格貨物和多餘貨物退還給供貨部門的活動。

⑿運輸。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物資空間位移的方法。合理安排運輸,充分利用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實現門到門的多式聯運,對運輸過程進行實時控製(GPS、往返貨物配載係統、貨物跟蹤係統等),開展集裝運輸等是現代物流在運輸領域的重要特征。

⒀倉庫管理和保管。是對倉庫內的入出席、裝卸等作業活動實施的管理活動以及對庫內物料進行妥善保管的相關作業活動。

⒁流通加工。流通加工不改變商品的基本形態和功能,僅完善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⒂廢棄物處理。物流過程中的廢棄物的回收活動。

對於物流係統來說,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也就是物流係統要實現的目標。構築物流係統的目的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個:

⑴將商品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數量送到顧客手中。

⑵合理配置物流中心,維持適當的庫存。

⑶實現裝卸、保管、包裝等物流作業的省力化、效率化。

⑷維持合適的物流成本。

⑸實現從訂貨到出貨全過程信息的順暢流運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按照市場的需要保證商品供應。物流係統的本質體現在麵向市場的商品供應係統上,物流係統的作用是將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在一定的時間、按照一定的數量供應給市場,保證這個作用的發揮就是物流係統最為重要的目的,無論什麼樣的目的最終都要歸結到這個目標上來。

物流係統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構成要素的有機結合體。物流係統的構成要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節點要素,另一類是線路要素。也就是說,倉庫、物流中心、車站、碼頭等物流據點以及連接這些據點的運輸線路構成了物流係統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為實現物流的目的有機結合在一起。

物流係統的定義可以表述為:按照計劃為達成物流目的而設計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統一體。

從物流係統的結構看,企業物流係統大致可以分為作業係統和信息係統。作業係統是為了實現物流各項作業功能的效率化,通過各項作業功能的有機結合增進物流整體效率化的統一體。信息係統是將采購、生產、銷售等活動有機地聯係在一起,通過信息的順暢流動,推進庫存管理、訂貨處理等作業活動效率化的支持係統。

二、物流係統的特征

1.整體目的性

如前所述,物流係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保證將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在一定的時間,按照一定的數量送達到需求者的手中這一任務的完成。物流係統的設計或者說將現存的物流結構向物流係統轉變,必須先明確物流係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