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係
⑴為保證物流係統目的的實現,構成物流係統的各個功能要素或者說子係統必須圍繞著物流係統的目標互相銜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對於係統的目的來說,各項功能活動隻是實現係統目標的手段。比如,運輸本身不是目的,超過實際需求量的運輸,即便是高效率的滿載運輸,對於物流係統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在這個整體中,部分的合理化和最優化並不代表整體的合理化或最優化。
⑵對於物流係統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物流係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要素之間存在著二律背反的關係。所謂“二律背反”是指一個部門的高成本會因另一個部門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相互抵消的這種相關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換言之,二律背反原理體現的是一方利益的追求要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的相互排斥的狀態,這種狀態在物流係統中隨處可見。例如,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要以增加物流成本為代價。評價物流係統質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個標準體現在物流總成本上,在保證物流係統目的實現的前提下,使物流總成本最低是我們構築物流係統或者說實現物流係統化的重要目的。為此,必須運用二律背反的原理對物流要素進行最佳組合。
3.物流係統作為其上位係統的子係統發揮作用
企業物流係統的上位係統是企業的經營係統,物流係統是企業經營大係統的子係統。物流係統目標的設定,例如物流服務水準的設定要以企業總體的經營目標,戰略目標為依據,服從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企業物流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4.物流係統需要通過信息的反饋加以控製
物流係統中各個環節的銜接配合離不開信息功能,信息是構成物流係統的核心要素。為使物流係統按預定目標運行,必須對物流係統運行中出現的偏差加以糾正,設計出來的物流係統在運行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完善。
(第二節)物流係統模型
一、一般物流係統模型
由於物流係統的目的是將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在適當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數量供應給市場,因此,在物流中心A和物流中心B配置了認為是必要的庫存,顧客的訂貨利用這部分庫存來滿足。當顧客所訂購的貨物在這裏沒有庫存時,由工廠的倉庫直接運送或經由物流中心運送到顧客手中。這些雖看似容易,實則需要極周密的計劃,物流活動是按照一定的規則運行的。也就是說,事先確定了物流中心的存貨範圍和存貨水平,庫存之外商品訂貨的滿足方式也已經事前確定下來。
隨著顧客的訂貨,庫存會逐漸減少,當到達一定基準時從工廠倉庫補充進貨。工廠根據其倉庫庫存的變化,安排生產計劃,補充倉庫的存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商品供應係統。這個係統是以市場需求、向顧客配送貨物為起點,根據物流中心庫存的變化補充進貨為特征的物流係統,也是物流係統典型的運行機製。在該係統的支持下,就能避免多餘的庫存配置和超過需要的庫存補充,從而維持一個低成本物流。
從構成要素之間的連動方麵來看,物流據點發揮向顧客送貨的基地功能,物流據點可在途中補充貨物,通常在這裏放置一定的貨物。物流中心完全根據顧客的訂貨來決定補充庫存的數量,超出需要的庫存不會流入物流中心,即便工廠倉庫的庫存爆滿,也不會隨意將庫存轉入物流中心,運輸線路部分不會按照自己的考慮(如,出於貨車滿載的需要),隨便加大補充庫存的數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否構成物流係統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有物流中心、倉庫和運輸手段,關鍵在於構成要素之間是否為了實現同一個目的而相互連動,按照一定的規則有秩序地運行,係統和非係統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內部運行機製的差距上。
一般可以用總成本和服務質量總體評價某一物流活動。衡量物流服務的水平涉及到存貨的可得性、作業表現和服務的可靠性。存貨的可得性是存貨對需求的滿足程度;作業表現體現在從處理訂貨、入庫到交付的全過程中,涉及到交付速度和交付一致性。物流成本與所期望的物流服務水平成正比,一般來說,對服務的期望越大,物流總成本也越高。有效的物流表現的關鍵是要在服務與總成本的開支之間形成一種均衡。
物流據點是物流的核心,物流據點可以看作是物流係統的活動對象——商品(庫存)的始發地。過去,物流據點一定會有庫存存在,但是,現在沒有庫存的物流據點在增加。
從國外的情況看,過去的物流據點(如配送中心)一般都有庫存。各個企業對於物流據點有不同叫法,如商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但是,從實際的運作內容上看,大多隻停留在名稱上,並沒有明確功能出貨的場所,隻發揮著保管和入出庫的功能,本質上屬於保管型倉庫,這樣的物流據點現在也大量存在,類似的物流據點還不能算是係統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