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企業的物流中心或倉庫中會有許多庫存,換算成銷售額的話,達到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銷售額的不在少數。這些庫存當中,既有現在市場上還沒有訂單的過剩庫存,也有尚未找到銷路的庫存,這些庫存被不加區別地混放在一起。阻礙物流作業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多餘的庫存。由於倉庫存貨量大,作業場所和保管空間變小,因而加大了作業難度,增加了物資裝卸搬運的次數和距離。
物流作業上的障礙來自於不必要庫存的存在,為了使多餘庫存不成為作業障礙,首先要對庫存加以區分。造成障礙的庫存就是過剩庫存和積壓庫存,也是物流係統要排除的庫存群。在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這部分庫存之前,作為物流朝著係統化推進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形成“仿佛沒有多餘庫存的狀態”。
⑴怎麼辦
要使多餘庫存不再對物流作業構成阻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物流係統上將多餘庫存隔離開來。如果多餘庫存被隔離開來,即便它還存在,也如同沒有一樣。
為了便於物流作業有序進行所以產生出所謂的“雙重區域處理係統”,即在物流係統中把必要庫存和非必要庫存分別放置於不同區域。
這種方法的具體形式有多種。比如,將倉庫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庫存區域,一部分是理貨區域;在多層倉庫的情況下,底層是理貨區域,上層是庫存區域;在貨架的情況下,最上層是存貨,以下各層是理貨用區域。
⑵怎麼隔離
導入雙重處理係統的關鍵是庫存區分,將物流係統中必要的庫存和非必要庫存區分開來。為此,需要對出貨模型進行分析。出庫特征可以用三個尺度來反應:即出庫頻率、一次出庫量和每日最大出庫量。根據前兩個尺度就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出庫模型,如低頻率大批量出庫型、高頻率小批量出庫型等。
根據這個模型,就可以從每天平均出庫量推算出每種商品有多少天的庫存。考慮到最大出庫量的影響,可將一天的最大出庫量作為推算庫存量的依據。
為了區分多餘庫存,需要對合理庫存量作出判斷,主要考慮訂貨周期的長短以及安全庫存大小等因素。例如,判斷的結果是保持一周的庫存,那麼,超過這個水準的庫存從物流服務上看就屬於過剩庫存。
這樣,通過以上一係列分析就可以從現有庫存中區分出過剩庫存、積壓庫存,把他們分離出來並放置到其他場所,配送中心隻保留一周的庫存。在這種情況下,配送中心就成為麵向顧客專門從事出庫業務的物流據點,物流作業效率會得到顯著提高。
雙重區域處理係統實際上是將庫存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配送中心,另一個是庫存中心。配送中心隻備有物流服務上必要的庫存,配送中心以必要庫存為對象,使作業係統更有效率。庫存中心則用來周轉積壓庫存、出庫頻率低的庫存以及超出需要的過剩庫存。這個中心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將多餘的庫存隔離開來,避免對物流作業的效率化產生影響;二是作為儲備庫存為配送中心備貨用庫存作補充。
通過以上這些步驟的實施,邁出了物流係統化的第一步。這既是實現既存的物流結構向物流係統的轉變和構築物流係統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提高倉庫內作業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企業物流模式的變化
雙重區域處理的思考方法是構築物流係統的方法論,向物流中心引入這一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實現物流據點的重新組合,促進物流係統化的第一步。
從企業物流係統化的發展過程看,企業物流模式的幾個階段,如圖3-8所示。
模型A屬於一種後處理性質的物流模式,企業物流尚處在分散管理階段,根據生產、營業等部門的想法配置庫存。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係統還不存在,隻是有許多倉庫。它的特征是:
⑴倉庫一般設在支店或銷售點附近,反映了銷售人員希望將庫存放置在身邊的想法。但是銷售據點與物流據點的布局原則不同,這種配置隻是反映了營業方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