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築物流中心可分為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結合彩色鋼板兩種方法。鋼筋混凝土式,其優點是使用年限較長,不易損壞,其缺點是建築費用昂貴。鋼結構結合彩色鋼板方式,因型鋼最大長度約13米,所以廠房高度超過13米時,必須焊接使長度增加至所需的高度,其優點是建築費用較低廉,建築容易,其缺點是使用年限較短。
⑷屋頂。屋頂建造最重要的是考慮材質、結構設計與造形設計。屋頂主要的功用是防止日曬雨淋,因此,所選擇的材料必須注意耐久性與透光性。屋頂與建築物必須接合緊密,能應付台風的侵襲,至於屋頂的造形,除了結構設計的考量外,也要配合物流中心的整體視覺美感來建造,並應考量當地的風俗信仰和建築特色。
⑸房梁與地麵。梁的方向、大小與柱的方向大小,都會影響地麵麵積的利用,甚至會影響到作業程序。
通常梁、柱的大小是依建築物高低,經過結構計算得出,因此在廠房設設計時,必須注意這個問題。
樓層高度以梁下至地麵距離為設計基準。一般需考慮堆高機的最大揚程並加上貨品的高度,再加上堆高機作業時的寬裕以及照明、水管、電線的空間,大約需要5米以上,堆高機的作業才會方便。
地板荷重是依據物流中心所儲運的物品與作業區域的不同而設計規劃的。包括:
辦公室300kg/m2
服裝300kg~500 kg/m2
雜貨500kg~1 t/m2
飲料2 t/m2
使用堆高機時的計算方式:
P=(堆高機重+裝載最大荷重)÷(相等負荷麵積×2.5)
地麵表麵處理通常是塗上樹脂的無縫地麵居多,然而在使用堆高機及AGV(無人搬運車)時,由於刹車的緣故,使橡膠輪胎與地麵間產生摩擦,造成地麵變黑且樹脂容易脫落,十分難看,所以使用堆高機時,最好使用金鋼砂地麵。同時為防止雨水滲入,地麵高度必須比外麵地麵高20~30cm。
⑹側壁。窗戶與門的數量、位置、大小應依據實際需要而設計。最近建設的物流中心的冷暖氣設備都很完備,而且也很明亮,因此窗戶與門的設計應針對溫度、濕度、隔音等來考量。
所以,窗戶隻有在較高的位置設置橫長型的窗戶;但在流通加工場所等人較多的地方,采光以可看見外麵的窗戶為標準。至於天窗的設置,要注意是否會提高室內溫度,不要為了節省電燈費用,反而提高了冷氣的花費。另外,門的設計要考慮到貨物進出和工作人員進出兩個因素。至於外牆部分,同樣以溫度、濕度、隔音來選擇建築材料。
⑺柱。柱間隔以以前的技術,範圍僅能容許在40~50m,但最近日本清水建設的新技術可以達到80m左右。一般來說,梁的厚度為柱間隔的1/10左右。在1000平方米到1500平方米的平倉庫的柱間隔為25~30m,若是1 500平方米以上時,則為30~40m。柱間隔的決定也必須考慮卡車停放台數而加以計算的,若按小車寬度1.7m,大車2.5m考慮設計時,鋼筋水泥的柱間隔多為7~8m,而平屋則多為9~10m。
⑻卡車月台。在物流中心作業中,卡車的運輸配送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在卡車停放區的規劃上,大致可分為直角方式、平行方式及角度方式(15°~60°)等3種。即
直角方式:是一般最常見的方式,由卡車後麵上、下貨,但是卡車的回轉空間是3種方式中最大的,不過其可停放車輛數也最多。一般而言,11噸車的回轉空間約為22m,而3.5噸車的回轉空間約為13.2m左右。這種方式常常被規劃為月台作業方式。
直角方式(11噸車貨台長9.7m)
直角方式(3.5噸車貨台長5.5m)
平行方式:是由卡車的側麵來上、下貨的方式,一般均沒有被規劃為月台作業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利用空間較為經濟,但是同時可停放的車輛數也較少,其所需空間約為7~8m左右。
30°方式或是45°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由卡車後麵上、下貨,是屬於以上兩種的綜合方式。空間需求大小介於直角方式與平行方式兩種之間。
在規劃月台時,必須注意高度,尤其會隨卡車的噸數及廠牌的不同而變動。另外,入庫卡車與出庫卡車的噸數大小也不同,入庫卡車較大(約6.8噸以上),而出庫卡車受到市區交通規則的限製而較小(約為3.5噸以下)。所以在規劃時,為保證流程順暢最好把入庫區與出庫區分開,同時也要兼顧月台高度。一般卡車車台的高度如下所示:(僅供參考)2噸車——800mm左右;3.5噸車——900mm左右;6.8噸車——1300mm左右;11噸車——1400mm左右;貨櫃車——1400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