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圖5-1提供了一個模的架構,在中間物流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目前多數物流業組織及功能劃分的方式,在低、中、高層部分,是各自的職責,在低層管理部分,是將物流所需要的處理劃分由許多單位來管理,自訂貨、報關、到貨、入出庫、加工、接單、揀貨到派車,按各自的功能將物流動線切割而成,所謂的上層管理,就是將下層幾個單位合並成一個大單位,由一位經理人負責,有的公司即按功能來分割利潤中心,高層主管負責政策或原則的製訂及績效的評估。本來在這種組織結構下,如果大家分工明確,合作一致,不應該有太大的問題,但運作一段時間之後,由於部門間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將每件事都能夠劃分清楚,自然而然產生許多中間地帶,各單位推托的結果,使得整個流程不順暢,怨聲不斷,組織效率自然日漸低落。
⑷從資金流與信息流的角度來看,工作劃分的方式截然不同。在資金流方麵,最基本的是會計係統,它記載所有與交易有關的帳目,通常分為普通會計與成本會計兩大項,有了基本資料後,可針對各項開支與績效考評,由計價管理、應收帳款管理及利潤中心管理。由於所有的金錢出入都要記帳,所以資金流方麵,會計有完整的記載,不會有爭議,其他單位僅提供各項憑單,或協助收帳,責任明確;而高層主管所需的通常是管理會計或財務管理的分析資料,如圖所列現金流量分析、投資報酬分析、財務結構分析等工作,一般均由財務部門掌管。在信息流方麵,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與作法,因為信息流其實是支援資金流物流的支柱,其間的關係非常複雜,牽涉到不同單位及人員會有不同的做法與認知。
⑸信息流的結構與工作一般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作業性的工作,包含資料處理、係統開發、維修等;
第二類是有關係統的整體性,包含網路管理、係統安全、主從式架構規劃及未來EDI的連線作業;
第三類是決策性,即信息係統支援管理決策的部分,包含模式庫建立及管理、專家係統開發、效益分析、策略性資訊係統的規劃等等。
由作業性到決策性,所有的作業項目,均需考慮物流、資金流的整體需求,所以在圖中,信息流的部分是以縱向來區分,若將圖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麵結合成一個金字塔,即形成物流業整體,而大多數的狀況下,我們隻注意到物流由功能來區分的那一麵,因此,即使在推動信息係統的開發或維修時,依然根據功能式組織的區分,由不同的信息人員來支持不同的單位,但缺乏整體流程考量,可能不利於以後的整合。
在圖中,我們已很清楚地看到,信息流與物流兩個方向的不同。有了這樣的觀念與架構在頭腦中,信息係統的規劃與執行單位的協調與相互配合,應比較容易進行。
三、物流信息係統的特點
各個不同業態的信息係統都有不同的特性,如:證券交易所的信息係統對可靠性的要求就非常高;銀行的信息係統則對可靠度及死機後的恢複性要求嚴格,絕對不能漏失任何一筆交易,物流中心的信息係統也是這樣。在流通業,基本上是以服務客戶為主的行業,對本身各項商品狀態的掌握與客戶需求信息的提供,都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一般而言,物流業的信息係統,具有下列較一般係統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