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動態的信息
物流中心的信息係統,除了正常提供各種商品的庫存量、配送時間、價格、已訂購商品等信息,最主要的功能是希望隨著營運狀態的變化,隨時提供最新信息。例如:接訂單時,除了要有庫存資料外,還要扣除已接受但尚未揀貨的數量,再加上下批次揀貨前可能的到貨數量,來決定是否有足夠的數量提供新訂單,最好還能預估下批次揀貨的時間、總重量與材料,配送車輛的載運能量是否足夠,以計算出訂單的可能送貨時間,甚至通過無線電話或是全球定位係統GPS,隨時掌控每輛貨車的位置,這種高度動態性的要求,並非一般管理信息係統所需,但在物流中心,這正是提供客戶完整而即時的服務的關鍵所在。
⑵密集的信息收集
在物流中心,針對商品的移動與處理,每一步驟都要有記錄,也就是前麵所說的控製點。如:大家熟知的DHL或聯邦快遞,自收件後即通過條碼一路記載其位置狀態,任何時間客戶詢問均可回答出文件在何處,何時可送到,而不是僅知道在遞送中。物流中心的營運也是這樣。信息係統應能追蹤每張訂單目前的處理狀態,和未來所需的處理時間,以便回答客戶的詢問,並精確地掌握送貨時間,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⑶經常使用模型
一般的信息係統通常僅將交易資料作成一些報表,很少在作業研究上應用數學模型,如:線性規劃、動態規劃、最小路徑、係統模擬等,但這些對物流中心的日常營運卻十分管用。例如,儲位管理中提到,每一商品棧板的擺放位置,都要考慮該商品客戶需求的頻率,經常需要用到的,應放置於靠近出口處,使吊車取貨的平均行走距離或取貨時間最短,但因商品不停地進出,訂單到達與需求量都是隨機的,所以必須用數學模型來統計分析目前的狀態,以決定每一商品棧板的最佳擺放位置,碰上商品數目變更,或訂單狀態改變,均需不停地調整。
另外如揀貨時間的預估、各訂單包裝材積的預估、配送車輛路線的彈性調度,都不是人力可以判斷。而良好的數學模型與電腦快速的計算能力,能在事前做一些模擬計算,以減少誤差。基礎模型的建立與使用,是物流中心信息係統中能夠直接支援第一線決策,達到提升效率的手段之一,這與一般信息係統在支持高階管理決策時才使用模型預測與分析的作法截然不同。了解了物流中心信息係統的特性後,在信息係統規劃、開發與上線,甚至維修上,均可作較為妥當的設計。
⑷信息的詳細性
在物流中心的日常營運中,各個管理階層都需要詳細的信息來作決策,不像大多數信息係統對高層管理人員僅提供彙總的資訊,如銀行各分行對總行僅提供存放款總額,總行各層管理者也不需要知道分行中各戶頭的進出情形。可是在物流中心,絕大多數的情形下,管理層均需要了解到底哪種商品缺貨,或是哪條路線送貨延誤、哪個客戶對訂單有抱怨,知道了真正的原因後,才能采取改善的方案,對每個客戶而言,每個項目、每張訂單都很重要,所以物流中心彙總性信息,如:儲位空間比較、24小時訂單送達率等,則是在分析長期經營策略時才有用途。
(第二節)物流信息係統的開發與評估
一、物流信息係統的規劃
在信息係統規劃階段,尤其需要高度的想像力及預測能力,再加上周密的分析,才可減少意外的發生。規劃既然如此重要,在物流信息係統規劃時,應注意的原則如下:
1.確立信息係統的策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