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物流信息係統管理規範(2)(2 / 3)

4.整體考察流程

有了策略目標、營業範圍與新的管理架構等原則與目標後,即可開始思考流程的運作。信息係統的規劃人應靜下心來,利用想像力,仔細思考每一個流程的完整性及可改造性。完整性考慮就是找出每一個流程運作的每一環節,是否有銜接不順或信息不暢通的地方;而可改造性考慮的是,是否有其他更短、更有效的流程,可以縮短時間,節省開支或提升服務水準,至於如何去除分工時代的種種弊病,更是考慮的重點。

以往分工式的組織,每位員工隻做份內的事,沒有人去思考整個製度及係統的運作情形,信息係統的規劃及分析人員,訪問了整個組織後,往往會發現係統中有許多盲點與灰色地點,使得信息流程圖畫不出來,為了使信息流能連接起來,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來協調各單位,互相配合。新一代的信息係統規劃,從過去由使用者提出需求,再整合分析設計係統的方式,逐漸修正為信息係統的規劃者配合策略目標來主導流程的設計。通過這種方式,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係統的整體性。

具備上述四個抽象的思考原則與方法後,在進行實際係統開發前,要先解決過度性的問題,即由前瞻性思考方式所產生出來的係統與現行作業的差距,再思考如何規劃一個過渡的計劃,使組織的調整與新係統的開發及人員的再訓練密切配合,平穩地轉變,以逐漸發揮新係統的效能。目前在信息作業中,許多公司都以非常快的步調來調整組織與組織結構,以適應信息業的快速變遷與挑戰,有些公司調整組織的周期已短於一年,可以想象其間變化的快速。但在其他行業,雖然沒有立即調整的需求,但已漸漸感受到快速變遷的壓力。

二、物流信息係統的開發

在我們了解未來物流信息係統的開發前,必須先行深思許多策略、流程、理念與邏輯方麵的做法與原則,這與以往大多數應用係統開發的方式有些不同:以往是由使用者提需求,再與係統分析師商討,畫出係統流程圖,再做檔案劃分、屏幕及報表設計,其間與使用者反複商討,不同係統分析師對係統的設計也有不同的看法,經過漫長的時間所開發出來的係統,也會遭到多數使用者的批評及大幅度的修改,在不斷地爭議之後,使用者及係統開發者之間會停止溝通,以書麵的修改申請單及回條來決定一切事情。這種情形以往大多數開發係統的人都遭遇過,它的原因大多是:

⑴係統開發者對要開發的係統並無深入的認識,大多數的人都抱著使用者要什麼,我就做什麼,自己也沒有深入了解行業特性及整體性,等到係統已開發了一段時間,才發現整體性有問題,必須做結構性的修改,係統開發人員的經常加班、開會,也就不是怪事了。

⑵在分工式的組織下,使用者根本提不出一個完整的需求,且不同的人辦同一件事其看法與需求也不同。等看到實際係統時,又會有一大堆以往沒想到的問題,使係統開發者疲於奔命。即使是看到雛形係統後,所提出來的問題,仍是偏向作業麵的,對於係統整體的運作無法掌控,必須要等到實際運行後才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