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客戶服務查詢。
⑸出貨資料分析查詢。
⑹緊急出貨管理。
⑺訂單處理異常狀況管理。
⑻出貨優先順序管理。
2.出貨管理係統各項功能的界定
⑴大區域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所屬的大區域類別,可作為銷售分析或路徑選定的依據。
⑵小區域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送貨的小區域劃分,較大區域範圍更仔細。
⑶路徑代號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的配送路徑代號,其方式可以有許多種,如一個客戶可對應多個路徑,以便派車時可彈性調派。
⑷客戶形態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不同的通路形態或銷售特性,可供銷售分析時,作為區分的依據。
⑸客戶信用等級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不同的信用等級、額度等資料,作為訂單檢核的依據。
⑹付款條件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簽約時所指定的付款條件,並可作應收賬款分析的依據。
⑺卸貨條件資料的維護:設定客戶指定送貨地點的卸貨條件,如:巷道寬度、單行道、夜間收貨或特定時段收貨、送貨樓層等。
⑻客戶基本資料的維護:客戶代號、簡稱、全名、統一編號、負責人等基本資料,均應記載於客戶檔案。同時客戶的住址,應區分發票住址及數個送貨住址,以符合送貨的需求。在賬款部分,應記載客戶的結賬日、付款日等資料.作為記賬的依據。
⑼價格設定作業:此處的價格設定,是區分不同客戶形態而言,因此同一產品對不同形態(或通路)的客戶,會有不同的價格。
⑽報價資料的維護作業:對於各客戶的報價在此維護,故需記錄報價的客戶。產品項目、報價有效期間、產品單價及訂購基數等資訊。
⑾折扣投定作業:與產品出貨時的價格有直接關係,而折扣設定的方法又與公司業務形態有直接關係的,應考慮現行規定是否太複雜,再行整體考量。
⑿出貨異動單據(訂單)資料的維護:訂單的輸入有多種方式,如EOS (電子訂貨係統)、刪(標準電子資料交換)、線上輸入(指線上作訂單檢核)、批次輸入、掌上型終端機輸入等。
⒀訂單集結與檢核作業:通常訂單會在截單時間之後,作批次的檢核與集結。本作業的功能即是訂單優先順序排定、信用查核、庫存檢核與預約、計算各項產品價格及總價、依配送路徑交派車係統處理等。
⒁出貨單據列印:通常物流中心在此才算庫存貨物正式離開倉庫。
⒂出貨簽收資料的維護作業:在送交貨品時,必須有1聯送貨明細交客戶簽收後由司機捎回,作為客戶簽收貨的憑據。若是發生拒收、部分拒收或其他狀況時,應注明原因後,由客戶簽字以明責任。
⒃退、換貨作業:退、換貨單據之資料,原則上與訂單相似,但首先應注意退貨之責任認定問題。
⒄緊急出貨作業:緊急出貨通常是指在截止訂單後,客戶要求緊急插入訂單,或客戶要求於特定低於原配送前置時間內送達貨品。
⒅庫存分配作業:在客戶即將斷貨時,根據特定的變數來分配庫存給客戶的功能,以減少在某些客戶對斷貨時的罰款。
四、物流中心電子商務化工作製度
⑴電子商務的實現可以簡化銷售過程的中間環節,因而可以構造一條最簡短的流通渠道。
⑵流通渠道可以由專業的流通企業經營,也可由專業的製造企業經營,還可由信息網絡服務商來經營。
⑶在企業網站上設置一個跟蹤和查詢消費者訂貨狀況的接口,供消費者查詢從發出訂單到訂貨送到消費者手中過程的訂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