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物流信息管理製度與表格(2)(2 / 3)

⑷訂單管理人員負責對訂單進行初步檢查,首先要檢查項目是否填寫齊全,然後檢查訂單的付款方式,並按付款條件將訂單分類。

⑸用戶訂貨後,能夠將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發貨日期甚至運輸公司的發貨狀況查詢表格,通過互聯網將查詢結果及時傳送給用戶。

⑹當客戶的訂單轉到生產部門時,所需的零部件清單也就自動產生,將所有的零部件備齊通過傳送帶傳送到裝配線上。

⑺組裝人員將裝配線上傳來的零部件組裝為成品,然後再對成品進行測試。

⑻對於組裝好的產品,要用特製的測試軟件進行測試,通過測試後將產品送到包裝車間。

⑼經過測試後的產品要放入專門的包裝箱中,產品打好包後要進行密封,然後裝入相應的卡車運送給顧客。

⑽向顧客發貨,並按訂單上的日期送到指定的地點。同時提供免費的安裝與測試服務。

五、物流信息管理要點

⑴適用性

指信息的處理必須適合企業管理的需要,便於利用。在收集階段,信息必須完整;在加工階段,必須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便於傳輸、利用;在傳輸階段,必須適應本企業的要求和情況,尋找相適應的高效的媒介手段;在存貯方麵,分類、登記、編碼、歸檔要便於今後查詢利用。

⑵經濟性

信息的處理必須考慮經濟和社會效益。經濟的要求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要求以最低的費用獲得更多的信息;二是要求以最低的費用獲得更有價值和效用的信息。要做到經濟,就要建立節約而高效的信息處理係統。

⑶真實性

即信息要如實反映客觀情況。信息管理人員在收集過程中必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防止和減少各種幹擾,保證信息不失真。假信息、失真的信息比沒有信息危害更大。

⑷及時性

就是對信息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處理。一是要求信息管理人員適時地記錄、收集出現的各種信息;二是要求以最快速度加工和傳遞各有關部門。信息具有時效性,其價值與提供的時間成反比,時間上的延誤,將會使信息的價值喪失。

六、物流信息收集製度

⑴信息源廣泛

要從全麵聯係來認識事物,在信息收集上,就必須廣辟信息來源。隻有這樣,信息的選擇才成為可能。

⑵主動收集信息

人是信息收集的主體,信息的開發、選擇、分析都受人的因素的製約。收集者的工作是否主動、自覺,將會決定著收集的好壞、成敗。

⑶加強對信息流向的分析

信息流向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表麵上雜亂的、偶然的,若作科學分析,仍可以從中抓其內在的必然聯係。把握住信息流向,可使信息收集更及時。由於流向分析的預測性質,對重大信息變動,又可早做準備,更具主動性。

⑷準確對信息量值進行區分

不同信息的內涵量不同,量值大的信息在信息群中具主導作用,因而是收集的重點。但信息量值的大小是相對的,會因條件的變化及與其他信息關聯程度的不同而增減。因此,要根據不同情況作具體分析。

七、物流信息加工管理製度

1.信息加工的原則

⑴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信息加工是要整理大量初始性的消息、資料、數據,使其獲得精確的定性和定位,對其實質內容加以鑒別,以求真實準確地反映行政管理的活動、對象及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