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采購物流的基本內容
一、訂購數量
對采購多少的控製,采購部門首先應對每一份請購單審查其請購數量是否在控製限額的範圍內,其次是檢查使用物品和獲得勞務的部門主管,是否在采購單上簽字同意。對於大宗采購必須做各種采購數量對成本影響的成本分析。內部控製製度必須對這些成本分析作出強製性的規定,並指定專人對成本分析是否實施進行監督。
下列內容是成本分析的重點:
⑴將各種請購項目進行有效地歸類,然後利用經濟批量法測算成本。
⑵對於請購數量不大或者零星采購的物品,采購批量的成本分析控製可參照資金預算來執行。
采購量越多,價格越便宜,但不是采購越多越好,資金的周轉率、倉庫儲存的成本都直接影響采購成本,應根據資金的周轉率、儲存成本、物料需求計劃等綜合計算出最經濟的采購量。采購量的大小取決於生產銷售與資金的調度。物料采購量過大,造成過高的存貨儲備成本,資金積壓,物料采購量過小,則采購成本提高,因此必須事先確定好采購量。
使存貨總成本最低的訂購量被稱為經濟訂購量,它包括訂購成本和存貨儲備成本。訂貨成本隨訂購量的增加而減少,包括:
⑴請購手續成本。請購所花的人工費用、用品費用、主管及有關部門的審查費用。
⑵采購成本。估價、詢價、比價、議價、采購、通信聯絡、事務用品等所花的費用。
⑶進貨驗收成本。驗收的人工費用、交通費用、檢驗儀器儀表費用等。
⑷入庫成本。搬運所花費的成本。
⑸存貨的保養維持需要資金的投入。投入了資金就使其他需要使用資金的地方喪失了使用這筆資金的機會,要注意這個機會成本。如果每年其他使用這筆資金的地方(如存入銀行或購買股票)的投資報酬率為15%,即每年存貨資金成本為這筆資金的15%。
⑹折舊及陳腐成本。存貨容易發生品質破損、變異、報廢、價值下跌、呆滯料等等。
⑺其他。如存貨的保險費用等等。
二、采購方式
1.按采購方式分
⑴直接采購。直接向物料生產廠商進行采購。
⑵委托采購。委托某代理商或貿易公司向物料生產廠商進行采購。
⑶調撥采購。在幾個分廠、合作廠商或客戶之間,將過剩物料互相調撥。
2.按采購性質分
⑴公開采購和秘密采購。采購行為公開化或秘密進行。
⑵特殊采購和普通采購。采購項目特殊,采購人員事先要花很多時間進行采購情報搜集的采購行為;采購項目普通的采購行為。
⑶正常性采購和投機性采購。采購行為正常化而不帶投機性質的采購行為;物料價格低廉時大量買進以期漲價時轉手圖利的采購行為。
投機性采購往往是某種策略行為,如1997年底,愛多動用多達四五千萬元資金,采購25萬套的索尼305三碟機芯。由於新科用的是單純的索尼機芯,愛多想在上遊截斷新科的供應源,以達到扼製新科的目的。投機采購要動用大量資金,要使用大量的倉庫空間以儲存投機性采購的物資,若物料規格改變,投機性采購的物質就有報廢的危險。
三、采購價格
1.采購價格要合適
⑴公開市場采購。采購人員在公開交易或拍賣時隨時機動地采購,因此采購大宗物料時,價格變動會比較頻繁。
⑵議價采購。采購人員與廠商經討價還價後,議定價格進行采購,一般來說,詢價、比價和議價是一起使用的,很少單獨進行。
⑶詢價現購。采購人員選取信用可靠的廠商將采購條件講明,詢問價格或寄出詢價單並請對方報價,比較後現價采購。
⑷比價采購。采購人員請數家廠商提供價格性能、質量等比較後,從中加以選擇以後,決定進行采購。
⑸訂價收購。購買物料數量巨大,幾家廠商無法全部提供,如紡織廠訂購棉花、糖廠訂購甘蔗等,或當市場上該物料短缺時,則訂定價格現款收購。
⑹招標采購。將物料采購的所有條件(如物料名稱、規格、品質要求、數量、交貨期、付款條件、處罰規則、投標押金、投標資格等等)詳細列明,進行公告。投標廠商根據公告的條件,在規定時間內,交納投標押金,參加投標。招標采購的開標按規定必須至少有三家以上廠商從事報價投標方得開標,開標後基本以報價最低的廠商得標,但得標的報價仍高過標底時,采購人員有權宣布廢標,或征得監辦人員的同意,以議價方式辦理。
2.決定一個合適的價格的步驟
⑴多渠道詢價。全方位探聽市場行情,包括市場最高價、最低價、一般價格等。
⑵比價。要分析各供應商提供材料的性能、品質要求、規格、用量等才能建立比價標準。
⑶自行估價。自己組成由采購員、技術員、成本會計構成的估價小組,在品質合格的條件下,估算出準確的底價。
⑷議價。根據底價的資料,市場的行情,供應商用料的不同,采購量的大小,付款期的長短等等與供應商議定出一個雙方都能合理接受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