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為訂單而采購
⑴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采購的目的是為了補充庫存,即為庫存而采購。采購部門並不關心企業的生產過程,不了解生產的進度和產品需求的變化,因此采購過程缺乏主動性、采購部門製定的采購計劃很難適應製造需求的變化。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活動是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的,製造訂單的產生是在用戶需求訂單的驅動下產生的,然後,製造訂單驅動采購訂單,采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這種準時化的訂單驅動模式使供應鏈係統得以及時響應用戶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庫存成本、提高了庫存周轉率和物流的速度。訂單驅動的采購方式有如下特點:
⑵供應商與製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簽訂供應合同的手續大大簡化,不再需要雙方的詢盤和報盤的反複協商,交易成本也因此大為降低。在同步化供應計劃的協調下,製造計劃、采購計劃、供應計劃能夠並行進行,從而縮短用戶反應回饋時間,實現了供應鏈的同步化運作。采購與供應的重點在於協調各種計劃的執行。為了提高效益,采購物資直接進入生產部門。信息傳遞方式發生了變化。在傳統采購方式中,供應商對製造過程的信息不了解,也無需關心製造商的生產活動。但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商能共享製造部門的信息,提高了供應商應變能力,減少了信息失真。同時,在訂貨過程中不斷進行信息反饋,修正訂貨計劃,保持訂貨與需求同步。
⑶訂單驅動的采購方式,簡化了采購工作流程。采購部門的作用,主要是溝通供應與製造部門之間的聯係,協調供應與製造的關係,為實現精細采購提供保障。協調供應商的計劃是一個供應商有可能同時參與多條供應鏈的業務活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然會造成多方需求爭奪供應商資源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下遊企業的采購部門應主動參與供應商的協調計劃。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保證供應鏈的正常供應關係,維護企業的利益。
三、準時化采購
1.準時化采購的概念
準時化采購的基本思想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數量、恰當的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它是從準時生產發展而來的,是為了消除庫存和不必要的浪費而進行持續性改進。要進行準時化生產,必須有準時的供應,所以必須要有準時化采購。它和傳統的采購方法在質量控製、供需、供應商的數目、交貨期的管理等方麵有許多不同,其中關於供應商的選擇(數量與關係)、質量控製是其核心內容。
準時采購對於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貫徹實施有重要的意義。
訂單驅動使供應與需求雙方都圍繞訂單運作,也就實現了準時化、同步化運作。要實現同步化運作,采購方式就必須是同步的,當采購部門產生一個訂單時,供應商即開始著手物品的準備工作。同時,采購部門編製詳細采購計劃,製造部門也進行生產的準備過程,當供應商拿到采購部門提供的詳細采購單時,供應商就能很快地將物資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用戶。當用戶需求發生改變時,生產訂單又驅動采購訂單發生改變。這樣一種快速的改變過程,如果沒有準時的采購方法,供應鏈企業很難適應這種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準時化采購增加了供應鏈的柔性和敏捷性。綜上所述,準時化采購策略體現了供應鏈管理的協調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應鏈管理需要準時化采購來保證供應鏈的整體同步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