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采購組織的籌建規範
一、采購組織機構設計原則
1. 責、權、利相結合
責是指責任,能夠起到約束的作用;權是指權力,履行職責的保證;利是指利益,起激勵作用。責、權、利相結合,才能充分調動采購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如果有權無責,必然會出現瞎指揮、盲目決策甚至損公肥私的現象;如果有責無權,什麼事情都要請示彙報才能決策,也難以真正履行責任,還會貽誤時機,影響效率;如果沒有相應的利益刺激,也難以保證采購工作的高效、準確,隻有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職能,才能保證采購組織工作的有效性。
2. 統一
任何一個企業的采購組織要順利地完成采購任務,都必須遵循統一的原則。統一的原則基本上包括三個方麵內容:
⑴目標統一,都是為了完成采購任務,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總的目標定下來,再將總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各分支機構的崗位和個人,形成子目標,當子目標與總體目標出現矛盾或不協調時,應強調局部服從總體。
⑵指揮統一,采購部門的多種決策、指令、命令要及時下達,一方麵要防止令出多頭,下級無法執行,無所適從的現象;另一方麵也要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散亂現象。
⑶製度統一,各種規章製度是大家行為的準則,采購部門有總體規章製度;多分支機構也應有與之相應的規章製度,但二者之間不能自相矛盾,應形成一個相配的體係,並且在製度麵前人人平等。
3. 高效
采購工作要想高效的進行,必須有一套高效運轉的組織機構,這種高效的組織機構應確定合理的管理幅度與層次。橫向方麵,各部門、各層次、各崗位應加強溝通、各負其責、相互扶持、相互配合;縱向方麵,上情下達迅速,同時領導要善於聽取下級的合理化建議,解決下級之間出現的矛盾與不協調。這樣形成一個團結嚴謹、戰鬥力強的采購團隊,才能使采購工作高效地開展。
4. 精簡
精是指人員的精幹;簡是指機構的簡化,隻有人員精幹,機構才能簡化。如果人員素質差而過分強調簡化機構,應該開展的工作開展不起來,應該完成的工作完成不了,同樣是不可取的。
二、采購作業的基本內容
⑴交換
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物品的所有權,並未直接支付所取得物品的全部價款。
⑵征收
政府以有償或無償方式,取得民間物品的使用權或所有權。
⑶自製
企業運用自己的技術與設備,製造自己需求的物料或零件,提供加工生產成品。
⑷借用
一方以無需支付任何代價的方式,取得他人物品的使用權,使用後,僅返還原借物品。
⑸外包
根據買方的圖樣、規格或工作說明書,將所需求的物品或勞務委托其他的企業承包。有時買方需提供原材料給承包商。
⑹轉移
企業或政府機構的需求單位,從內部其他部門調撥物品,來滿足需求。
⑺購買
購買由買方支付對等的代價,向賣方換取物品的行為過程,即商場上所流行的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
⑻租賃
一方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取得他人物品的使用權。
⑼贈與
以無償的方式,取得他人包括企業或政府機關物品的所有權,以達到使用的目的。
三、采購部門的職能
1. 采購部門的基本職能
采購部門的職能從大的方麵通常分為以下三類:
⑴業務職能
計劃。根據企業總體戰略與目標以及內外部顧客的需求,根據企業下一年度或者下一階段的生產計劃確定原材料的需求,製定采購戰略規劃和原材料的采購計劃。
組織采購。根據采購規劃和需求,組織人、財、物實施采購計劃,選擇供應商,談判價格,確定交貨及相關條件,簽訂合同並按要求收貨付款。
庫存管理。采購的原材料驗收入庫、保管保養、發貨,確定合理庫存量並對庫存量進行實時監控,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避免生產線因缺少原材料而停產。
供料。編製供料計劃,領料審批,定額供料,回收利用,消耗控製與管理。
⑵拓展職能
在生產企業中,占成本最大比例的原材料以及相關信息都發生或來自供應商,所以許多企業與供應商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的關係,將采購管理從企業內部拓展到對供應商的管理,甚至整個價值鏈的管理。拓展性活動包括對供應商的選擇與認證、與供應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對供應商的績效考評等,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供應的可靠性和靈活性、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⑶支持職能
人員管理。製定采購崗位職責,對采購人員進行能力考察、素質培養、工作評估、績效考核與激勵。
資金管理。物品采購價格的控製,采購成本管理以及儲備資金的核定與
信息管理。進行物品編碼,建立供應管理信息係統,在ERP係統中進行采購管理。
2.采購部門的具體職能
⑴分析企業原材料市場品質、價格等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