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商品采購準備工作(1)(3 / 3)

⑺買賣之間彼此尊重信任,促進優良的商業實務。

⑻避免采取欺壓的采購手段。

⑼必要時,應提供忠告及協助給執行采購工作的人。

⑽與所有從事采購作業的機構和個人加強合作,以發展采購業務並提升地位。

3. 遵守企業管理製度

除采購管理協會或國家有關法律的約束外,有些企業機構會另行製定管理規則,對采購人員的商業倫理及與供應商的關係做了更詳細的要求:

⑴出差費用。采購人員的交通費、住宿費、餐飲費及服務費等不得由供應商墊付。

⑵業務機密。成交價格、報價單、合約條款、供應來源、專利、生產日程及產品資訊等均為有價值的資產,買賣雙方均應嚴守秘密,並遵守有關規定。

⑶個人需用品。采購人員不可為自己或同事向供應商訂購任何物品。

⑷午餐。若為延續交易事項的討論,可與供應商共進午餐,但純粹應酬式的午餐應予避免;午餐的費用應分別由買賣雙方輪流負擔。

⑸晚餐與招待。晚餐與招待必須加以避免。若情況有必要時,采購人員必先得到主管的許可。

⑹禮品。對供應商所提供的禮品、特殊禮遇或折扣等,若已超出正常的商業禮節,則應予婉拒,但是促銷用的小禮品則不受此限。

⑺供應商訪問工廠。供應商因提供物品或機器而有訪問工廠的必要時,應由采購人員征求受訪單位的同意後進行。

⑻供應商的宣傳與廣告。供應商擬使用企業名稱、照片、圖表、產品等作宣傳或廣告,必先獲得行銷或銷售部門的書麵同意。

(第三節)供應商的選擇規範

一、供應商的選擇

1.選擇供應商的基本原則

⑴多家供應商

也就是要保證每一品種都應以兩三家供應商為主要供應商。對這兩三家供應商,每家要購進一成以上,甚至三成以上的商品量,但切忌購進量達到七成以上。超過一半後,對供應商的依賴性就加大了,不利於分散采購風險。

⑵供應商組合原則

組合供應商就是把采購品種和供應商交叉組合起來。即:不是A品種選擇甲供應商,B品種選擇乙供應商,C品種選擇丙供應商,而是A、B、C各類品種都從甲、乙、丙處進貨這樣一種方式,避免一類商品依賴於一個供應商。

⑶重視主要供應商

重視能夠大量提供單一品種貨物的供應商,這是選擇供應商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隨著零售企業擴張速度的加快,對商品數量的需求也會成倍增長。如果供應商無力提供進一步的支持,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限製。

⑷逐步更換供應商

采購員應該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計劃地更換供應商。零售企業在發展初期,相應地選擇的供應商規模也不大,隨著零售企業階段性成長,原來小型供應商會變得不太適應企業業務擴大的需要,因此就需要有計劃地更換供應商。當然更換供應商還要看實際業務需要,而且要分期分階段進行。

⑸製定相應的選擇標準

主要管理人員。通過正式會晤、麵談,了解對方主要負責人的見識、抱負和能力,推測該供應商的經營管理水平。

發展前景。可以通過營業數字、各項經營指標,了解供應商的發展狀態以及未來發展潛力。

連續供應和擴大供應的能力。連續供應和擴大供應能力如何。更具體一點說,是逐年擴大指定量的商品的能力如何。這一點尤其重要。

市場地位。市場地位通常指那些擁有名牌產品的大型生產廠商,特別是這些生產廠商在不同地區的市場地位差異,對商場更有意義。

2.合格供應商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管理水平

了解供應商的企業是否建立了科學化、係統化的管理製度,是否有完備的工作指導規範,是否能嚴格執行管理規範。

品質保證

如果貨源沒有問題,就要以商品的品質作為鑒別供應商、選擇供應商的標準。在進貨時要明確了解供應商提供的商品質量如何,並對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商品進行比較,比較的項目主要有商品性能、壽命、經濟指標、花色品種、規格等,隻有商品品質合格的供應商才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價格優勢

上述兩項條件都沒問題時,就要進行商品價格的比較,價格也是零售企業進貨的主要參考因素。采購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不但能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還能有力地吸引消費者,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所以,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基礎上,應選擇商品價格較便宜的供應商。

信用情況

在進貨前采購員必須了解供應商的信用情況,主要包括:是否能準時收款發貨、履行采購合同的情況、能否遵守交貨期限,選擇能長期穩定供貨的供應商。

供貨時間

了解采購商品的運貨時間及結算資金占用情況等。

采購費用

商品采購除了涉及商品質量、價格,還包括采購費用,比如運輸費、保管費等。比較不同供應商、對比不同地區的進貨成本和進貨費用,選擇采購成本最低的供應商供貨。

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