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不同供應商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進行對比,從本身的采購需求出發選擇供應商。供應商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是采購者對供應商的一個比較普通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沒有服務意識的供應商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
3. 選擇供應商的基本策略
⑴穩定策略
選擇綜合素質較好的供應商作為合作夥伴,並不斷加強雙方之間的關係,以進行長期合作。采用這種策略可使企業貨源穩定,產品的質量、數量、交貨期等得以保證,使企業能穩定地經營。
⑵動態選擇策略
企業麵臨的經營環境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企業要重新選擇或開發新的供應商。
市場的需求是多變的,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企業的產品組合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導致企業采購的物品結構也要不斷地進行調整,當原來供應商的經營範圍與企業的需要不適應時,需調換供應商。
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固然重要,但一些長期老關係的供應商的信譽會發生變化。為使企業不上當吃虧,應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供應商,選擇開發更好的供應商,與之建立合作關係,也促進老供應商不斷調整自己,提高自身的信用。
二、選擇優秀供應商的程序
1. 篩選符合品質要求的供應商
要生產優質產品,就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和外構件,優質的原材料和外購件需要優秀的供應商來提供。因此,選擇合格的供應商是采購的首要工作,是進行品質管理的重要環節。如何選擇合格的供應商,合格的供應商要能夠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和材料、按時交貨、滿足數量的要求、價格合理、服務周到。一般來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了解供應商是否具備這些能力:
⑴根據供應商的信譽對照類似原材料供應的曆史情況,對比其他用戶的使用情況,再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⑵對供應商提供的樣品進行評價,進而來選擇供應商。
⑶對供應商的能力進行現場調查與評估。
⑷調查供應商是否得到了品質認證機構的品質體係認證。
2. 調查供應商
⑴直接調查。要使調查結果盡可能反映實際情況,企業就需要對調查的方法和內容做認真細致的考慮。總的說來,調查方法切忌形式主義,調查的內容力求全麵,調查的重點應側重於工序能力、工序控製、員工培訓和資曆考核等方麵,同時,調查要避免重複勞動,善於利用社會性的品質數據庫。經驗表明,為了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最好是事先編製調查表,寄發給被調查的供應商,要求如實填寫。調查組在了解供應商提供的信息之後,再到現場進行訪問、調查核實。
⑵經營管理總體情況,包括經營宗旨、品質方針、組織結構、質量職責、企業規模、生產規模、主導原材料、主要客戶、合作意識等。
⑶設計,包括設計策略與方法、采取的製度、規範的品質、現代技術應用、對可靠性與安全性注意的程度、工藝變更控製、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的發展等。
⑷生產製造,包括生產技術設備、設備管理製度、工藝策劃的質量、工藝流程、工藝規範、特殊工藝、加工能力、工序能力指數、批別質量的辨認和追查能力。
⑸采購,包括采購規格品質、主要原材料以及外構件的主要來源、供應關係、程序。
⑹品質控製。品質控製方法的有效性、品質計劃以及對執行計劃的審查。
⑺檢驗與試驗,包括實驗室狀況、檢測人員和設備、特種試驗工具與儀器、計量控製等。
⑻品質協作,包括協作組織、訂貨單分析、品質成本分析、不合格成品的處置等。
⑼資料體係,包括程序、報告、記錄以及信息反饋係統的有效程度。
⑽人員,人員技術水平、培訓計劃、培訓內容以及執行情況、群眾性品質管理活動等。
⑾成果,包括品質管理方麵的業績、有聲望的用戶、被調查供應商的分包商的評價、通過的品質認證、獲得的品質獎項、品質管理方麵論文及研究成果等等。
製定填寫調查表的內容應盡量全麵、具體,盡量用數據或量值進行表述,同時應注意調查內容便於進行現場審核。對每一材料可同時調查若幹個有合作意向的企業,並由其主要領導確認調查內容的真實性。
3. 對供應商原材料質量管理體係與品質保證能力的調查評估
要采購到優質原材料,企業必須充分掌握供應商原材料質量管理體係和品質保證能力,為此,企業可選派有經驗的審核員或委托有資格的第三方審核機構對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和調查。企業應有一套完整的審核標準體係,把握住關鍵要素和過程,主要審核內容包括:
⑴設計資格審核。根據供應商實際出來的樣品進行試驗,調查其設計控製能力,以判斷供應商的能力或資格。
⑵製造資格審核。主要是了解供應商是否具備承包製造原材料的能力。製造能力是管理、技術、加工方法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製造資格審核就是到供應商現場進行調查、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對供應商的能力作出評價。
⑶供貨品質的審核。通過查閱以往供貨品質情況,審核該供應商的原材料品質保證能力。具體做法是查驗該供應商供應原材料的記錄和有關原材料品質的記載,走訪使用單位,了解原材料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