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物流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規範(2)(2 / 2)

表41-5 支付員工薪資基礎比較表

采用獎勵計劃以時間為薪金基礎

產出量容易衡量難以衡量

員工對於產出量的控製可以控製無從控製

努力/獎勵之間的關係明確不明確

工作延遲在員工的控製中超載員工的控製

品質不太重要重要

工作量與監督程度是否需要經過雙方協議否是

必須知道精確的人力成本以維持競爭力是否

由以上可知,薪資計劃有底薪製與傭金製二種。在底薪製度下,員工支領固定薪水,有時也有紅利、業務競賽獎金等。如果公司主要目的在於讓這些業務人員從事任務性的工作(如尋找潛在客戶)或服務性工作,則底薪製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底薪製有幾項優點:第一,員工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收入,雇主的人事費用固定而可預測,其次,指派員工任務時,爭論的情形較少,而且有較高的忠誠度。第三、底薪製可鼓勵員工開發長期客戶。

所謂傭金製,就是員工的收入完全視業績而定。傭金製有若幹優點:員工受到的獎勵最大;人事費用與業務量成正比,並非固定;同時此一製度容易了解與計算。但是傭金製也有缺點,員工隻重視眼前銷售及數量大的產品項目,通常會忽略了開發有潛力的客戶或較難推銷的產品;每位員工的收入可能有很大的起伏,這也使他們有不公平的感覺;更為嚴重的是,員工往往忽略非銷售性的職責,例如提供服務給小客戶;此外,員工的收入隨著業務的季節性變化,而有很大的波動。

大多數公司采取底薪加傭金的混合製,混合製不但具有底薪製和傭金製的優點,也沿襲了後兩種的缺點。員工有一部分的固定收入,因此其家庭生活受到某一程度的保障。此外,公司較能引導員工的活動,因為公司可以明示底薪部分是為了員工提供了哪些服務而支付的;至於傭金部分,則是對於優良業績的一種獎勵。

然而,因底薪部分與績效無關,等於減少了一部分的獎勵作用。混合製也可能變得複雜,使業務員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的混合製並不隻是“底薪加混合”製度那麼簡單,所以產生的問題並不單純。

對物流產業而言,員工每月所領到的薪資會因工作、出勤情形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而言,薪資可根據出勤時間來計算的,以行政職位居多;以工作品質或數量來計算者,以作業職位居多。前者如底薪、加班費;後者如目標達成獎金、效率獎金等。

四、薪資說明

物流中心的薪資若按管理職位、作業職位分,其結構約略說明如下:

1.管理職位

⑴基本薪資:基本薪資可按學曆、經驗、職務設計。這項中較大的難題在不同的級距點數較難衡量管理人員的績效、經驗及潛在的能力。

⑵福利及津貼:如交通、貸款、保險、專業技術等。

⑶績效獎金:如月、季、年中、年終等獎金,視公司和個人績效發放。

2.作業職位

⑴基本薪資:基本薪資可依職務、經驗、學曆設計。

⑵福利及津貼:如貸款、保險、駕駛、堆高機操作等津貼。

⑶績效獎金:裏程獎金、目標達成獎金、回程載貨獎金、倉庫作業獎金、卸櫃獎金、加班費。

一般而言,作業職位的固定薪資與變動薪資的比例以4∶6為佳。薪資管理應視員工的貢獻度設定,而在製定時,更應考慮整個市場的成長情況或競爭現狀,當公司利潤成長20%時,應注意同行的利潤是否都成長了30%,才能真切掌握實際的經營績效。

五、晉升與調動

1.晉升

⑴決定晉升的考慮要素有:服務年資、工作績效、員工未來發展的評量或接班人計劃等。

⑵晉升活動的正麵效益,在於能有效運用人力資源,鼓勵員工士氣。而負麵效應應避免所謂“彼得原理”的現象。

⑶物流從業人員晉升渠道如圖41-2所示。

2.調動

⑴公司應有計劃對員工進行輪調,以培養其廣泛的工作能力。某位主管不喜歡某位人員在其部門任職、某工作人員表示對其他工作有興趣而自請調職,或某工作人員在現職上工作績效已不再進步,都有可能發生調動的現象。

⑵調動在管理上可發生下列作用:

調整人事,達成組織目標。

提高員工工作士氣。

增進合作精神,解決人事紛爭。

配合在職訓練,增進曆練與閱曆。

創新或防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