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虛擬經營(3)(3 / 3)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生產企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企業銷售網絡的完善程度,一張窄小的銷售網,不可能網到較多的利潤,一張漏洞百出的銷售網,也難以指望它給企業帶來多少效益。

故而,許多企業都以銷售看作是重中之重,不惜血本,孜孜不倦地營造自己的銷售隊伍,並盡可能地使之成為一流的、高水準的隊伍。

企業之所以寧願多花氣力,多耗財力,辛苦建立自己的銷售網,是因為這樣做較易建立市場知名度。打響自己的牌子,便於進行市場調研,信息反饋迅速,可向顧客提供更多的售後服務,維護本企業聲譽,可加強對產品線和產品價格的控製,從而有利於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等等。

但其不足之處也是較為明顯的:這突出表現在自己建網支出大、耗人力、耗財力、管理複雜,而不管是多大的企業,其資源畢竟都是有限的。

一張網原本不屬於自己,但卻可為己所用,為己創造利潤,這便是虛擬銷售的策略。

從理論上來說,虛擬銷售就是指采用各種方式借用外力,如委托、購買、聯合等,整合企業外部的銷售力量或銷售網絡等為己所用,以擴大或完善自身銷售網絡的策略,在這種策略模式中,企業可以獲得銷售方麵的功能,但卻不一定擁有眾多與之相對應的實體組織,它是通過外部的資源、力量來實現這一功能的,其實質是一種借勢的策略。

前兩年,曾有經濟學者提出過店鋪延伸說,認為一個店鋪不管有多大,都是有限的。店鋪之外還有一個大千世界,一個更廣闊的銷售領域,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要想擴大銷售空間,就必須實行店鋪功能的自我擴張,其途徑便是吸納外部各方麵力量,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即使有限店鋪無限延伸其實質也是一種借勢的策略,與本文所提出的虛擬銷售有異曲同工之味。

有了虛擬銷售這一思想,我們的視野便會豁然開朗,麵前展現出另一幅更廣闊的新天地:一個企業如一隻水母靜靜地飄浮於海中,它竭力伸展著自己那無數的觸手,去捕獲水中的獵物,但是所能觸及的範圍畢竟還是有限的。驀地,這隻水母迸裂開來,一隻隻觸手飛出去,抓住並溶合外部的一些帶有觸手的生物,共同編織了一個又大且密的觸手網,一同來分享更多獵物的美味。

一個企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你的銷售網絡不完善,在銷售方麵是弱項,或是想開拓一新市場而成本太高,或是想擴大市場覆蓋麵而力量單薄,那麼,不妨考慮一下虛擬銷售的策略,突破本身實體的界限,借用和整合外部的銷售力量。

自建為實

借勢為虛,但不管是實網還是虛網能夠捕到魚便是好網。實施虛擬銷售策略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代理銷售

是指生產企業與銷售代理商簽訂代理合同,委托他在一定地域內以自己的名義銷售自己的產品,並提供售後服務等,同時,付給銷售代理商一定的酬金。

上述的衛星型網絡基本上可以說就是這種銷售方式的反映。但必須清楚:衛星型網絡中的中間商應是指代理商而非經銷商或批發商。經銷商和批發商雖然也是用自己的銷售網絡將生產企業的產品分銷出去,是相對獨立的實體,但他與生產企業的關係卻是買賣性的關係,是為了賣而買,並從出賣商品中獲取利潤,而銷售代理商則是受生產企業的委托,利用自己的銷售網絡為其招攬客戶、分銷產品,對產品沒有占有權,收入則是根據代理合同吸取酬金,他與生產企業的關係是委托代理關係。

其實,代理銷售方式在國外早已普遍被使用,尤其是在生產企業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時更為常用。各西方發達國家的代理製度也較完善。如美國就有專門協助企業尋找代理商的委員會,該委員會直屬於商務部。德國則是代理製度較為規範化的國家,曾製定了專門的法律來規定代理商的涵義及業務和在經營時應遵守的規則等。目前,代理商在德國已是企業營銷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主要集中於化妝品、服裝、機電等行業。放眼至港台地區,各種誠證代理商的廣告讓人眼花潦亂。瑞士的雷達手表,日本的東芝家電,美國的通用電器、福特汽車等在港台紛紛招聘了自己的銷售代理商。

有一定的發展,但步子卻較緩慢,進入市場經濟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逐步開放與國際經濟一體化自由化的發展,代理銷售獲得了一個新的較快速度,其發展前景還是較為廣闊、光明的。

(2)特許連鎖經營

是指企業,即特許方通過契約的方式,將特許權轉讓給被特許方,讓其銷售自己的商品或使用自己的經營方式,並提供各種協助性服務,被特許方加入這一連鎖係統後,要使用特許方統一的商標、商品、服務方式等,並要向特許方交納一定的轉讓費及營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