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虛擬經營(4)(2 / 2)

內部來源也即是依靠自身力量來研究與開發。

由於技術創新具有獨創性和資本性的特點,運用獨力自行研究與開發方式的企業必須要擁有較雄厚的資本和科研力量。如西門子公司擁有科研人員2、5萬,占職工總數的8%,1977~1978年度的研究與開發預算達23億馬克。奔馳公司的研究開發中心有職工8000人,發動機試驗台150台,各種零部件的主要試驗設備幾十台,還設有造價昂貴的全天候試驗室、噪音試驗室等。

雄厚的資本與科研力量,保證了這些大企業能研究開發出最新的科技成果並將之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使它們能始終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的最前列。

(2)外部來源

外部來源主要包括技術的購買與引進、對具有技術創新的企業的兼並等。

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引進的方式,向其他企業或個人購買科研成果或專利權,或用許可證協議來購買新產品的製造權等。

企業也可以選定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公司,通過收購的方式來掌握其經營控製權,從而獲得先進的生產技術,有不少日本電子公司即是通過這種方式,在美國和西歐收購當地的私人實驗室及科技公司,以此來引入歐美尖端科技,並加以消化吸收,使日本的電子工業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由於技術創新具有風險性和動態開放性的特點,為了減少風險,吸納外部的力量與科研成果,在現實中,有不少企業采取聯合或合力研究開發的方式來獲得新技術,包括與相關企業建立的以技術為核心紐帶的策略聯盟,與社會上的科研機構或大學等建立合作開發技術的關係等,這種方式兼有內部開發與外部吸納的特點,是技術內部來源與外部來源的綜合。

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限,一般缺乏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但亦不敢在研究與開發創新上稍有懈怠,其獲得創新技術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進行聯合研究。幾個企業之間成立一暫時性的虛擬企業,合作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如德國工業研究協會聯合會,就是由聯邦經濟部資助,主要由中小企業所組成的鬆散型科研機構。它擁有63個研究所,並與150個高校研究所建立有協作關係,是中小企業在工業部門一級進行聯合研究的主要承擔者。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自由化的大環境下,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產品、技術更新很是頻繁,其生命周期也在逐漸縮短,即便是跨國大公司、大集團在技術創新上也難免有捉襟見肘之感;它們也紛紛與相關企業合並或兼並,或是建立策略聯盟來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或是與科研所、大學聯姻合作進行技術的創新。如在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日立公司、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和法國的湯姆遜公司就曾建立暫時性的技術聯盟,來通力協作,共同開發SB002係列電子產品。

在上述技術創新的途徑中,企業運用自身的資本與科技力量獨自進行開發,走的是一條自力更生的路:首先自行開展基礎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去開發新技術,其次根據科研成員去開發新產品,接著對開發的新產品進行商品生產;最後再以新技術與新產品去開發新市場。這條路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

向企業通過技術購買、引進,兼並企業等外部方式所獲得技術的創新走的則是另外一條路。企業並沒有運用自身的力量對此創造的技術進行研製與開發,而是待別人開發出來後,運用購買或兼並的方式對具有進行整合來歸己所用。相對於企業自行開發技術的道路來說,這條路是虛的。至於企業通過聯合或合同研究與開發來獲得創新的技術,也是借用了外部的力量來增加了自身的技術資源,這也屬於虛擬經營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