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期權計劃中,包含有四個基本要素:(1)股票期權的受益人,即股票期權的擁有者,一般是高級經理;(2)股票期權的有效期,超過此期限則不享有此權利;(3)股票期權的施權價,可高於或低於相應的市場價格;(4)股票期權的數量,即可購買的股票數量,其數量應該適當,即要起到激勵作用,又不會損害企業所有者的權益。目前美國經理們的大部分個人財富就是股票期權。專門研究報酬問題的皮埃爾·梅爾合夥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1997年底,美國最大的180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平均擁有價值2870萬美元的股票期權。美國45%的上市公司使用了股票期權計劃,而在1994年,這個比例權為10%.
具體怎麼做?同企業家(職業經理)簽訂一個股權期貨合約,假如企業今年每股1元錢,那經理有權用一元一股購買100萬股。為了支付3年以後的100萬股,經理先交5%的定金,3年以後企業資產增值了,一股變成了3元或更多,經理仍然有權以一元一股買進100萬股。沒錢沒關係,可以以3元/股賣掉一部分股權,例如賣掉33萬股,就有99萬元,可以再買進100萬股,而他原來的100萬股中所剩的67萬股價值已達201萬元。這其中激勵機製在什麼地方?企業家經理人一定要想方設法使企業增值,增值愈大,賺得愈多。這個機製是有風險的,如果3年後每股變0、8元了,企業資產貶值了,5%的定金就沒了。這樣一來,真正的企業家經理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股份期權對企業家經理人的激勵力量是相當強有力的。從理論上講,激勵力量=期望×效價。激勵力量是指對一個人激勵作用的強度。期望指人們對能夠實際取得某一工作目標或工作結果的可能性的主觀估計,是達到某一目標或工作結果的可能性的主觀估計。效價指達到某一目標或結果對於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股份期權是最強有力的激勵力量之一。人的期望是無限的,而股份期權恰恰迎合了人的本性,它的回報也是無限額的。你想要多大回報,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期權製度不僅把企業家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而且把企業家經理人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直接聯係在一起,這是一個麵向未來、麵向發展與製度。
股份期權是一個符合企業家經理人合理預期的製度,它能把企業家經理人全部的智慧、才能、警覺調動起來,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創新。股份期權是一種利用企業家合理預期創造未來的製度。每個人都有預期,但企業家的預期是最強烈的、最理想的、最直接的。
那麼什麼能真正滿足企業家經理人的心理預期?期權製是也。
期權製有利於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是一種高效率的製度。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使現代企業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係。作為委托人,所有者必須支付給代理人一定的代理成本。這一成本既包括以薪酬、紅利形式支付給經營者的費用,還包括由於經營者決策失誤而造成的企業損耗。前一種成本是可見的,後一種成本是隱性的。這種隱性成本很可能是由於激勵缺失不足造成的,在這兩種情況下,企業經營者往往產生得過且過的心理。采用期權製,可以使經營轉化為準所有者。作為準所有者,他會不遺餘力尋找創造利潤的空間與機會,努力避免因決策而造成的損失,這就大大減少了隱性成本。同時,企業以薪金與紅利形式支付的費用也要以由於期權的采用而相應減少,因企業不用支付大量現金作為獎勵,隻需給予經營者從股價上漲中分享資本利得的權利。而股價上漲是股市運作與企業發展的結果,這就使企業免於承受直接高額的激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