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觀念被大量地用於推銷那些非渴望商品。所謂非渴望商品,就是指購買者一般不會想到要去購買的商品,例如保險、百科全書和墳地。這些行業善於使用各種推銷技巧來尋找潛在顧客,並用高壓式的方法說服他們接受其產品。高壓式推銷,也適用於非渴望商品,例如汽車。
當顧客步入商品陳列室,汽車推銷員便開始揣摸來者的心思,如果有一位顧客喜歡某種式樣的汽車,推銷員會馬上告訴他,另一位顧客正好也打算買這輛汽車,因此要當機立斷。如果顧客因為價格而猶豫不決,推銷員馬上又會提出他可以進去找經理商談,把價格再降低一些。這位顧客等了10分鍾,推銷員就滿麵春風地出來說:老板起初不願意,但是我好歹說服了他。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顧客立即購買。
大多數公司在產品過剩時,也常常奉行推銷觀念。他們的近期目標是銷售其能夠生產的東西,而不是生產能夠出售的新產品。在一個現代的工業經濟中,生產能力已經被提高到這樣一個水平,即大多數市場都是買方市場(即由買方居支配地位),賣主不得不拚命地爭奪顧客。潛在顧客受到大量電視廣告、報紙廣告、直接郵寄廣告和推銷電話的圍攻。在每一個回合中,總有人盡力想賣掉一批東西。其結果是公眾把營銷同高壓式推銷和廣告混為一談了。
因此,當人們得知營銷最重要的內容並非推銷時,不免大吃一驚。
彼得·德魯克先生曾經這樣說過:
可以設想,某些推銷工作總是需要的。然而營銷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銷成為多餘。營銷的目的在於深刻地認識和了解顧客,從而使產品或者服務完全適合他的需要而形成產品自我銷售。理想的營銷會產生一個已經準備來購買的顧客。剩下的事就是如何便於顧客得到產品或服務。
營銷觀念和推銷觀念相比,推銷觀念注重賣方的需要,而營銷觀念則注重買方的需要。推銷以賣方需要為出發點,考慮如何把產品變成現金,而營銷則考慮如何通過產品以及與創製、傳送產品和最終消費產品有關的所有事情,來滿足顧客的需要。
進一步比較營銷觀念和推銷觀念,我們會發現,推銷觀念的出發點是公司現有產品,要求大力推銷和促銷,以實現有利的銷售。營銷觀念的出發點是公司的目標顧客以及他們的需要和欲望;公司如何融合和協調那些影響消費者滿意程度的各種活動;公司如何通過贏得和保持顧客滿意來獲取利潤。從本質上說,營銷觀念是一種對顧客的需要和欲望的導向,這種導向旨在使顧客產生滿意感。
營銷觀念在公司中的深入不僅要求以顧客為中心,而且要求能夠隨時有效地針對顧客需要的各種不同特點、各種不同的變化做出反應。
這要求公司要有素質良好的營銷部門,同時其他各部門--製造、財務、研究開發、人事、采購--都要接受顧客就是上帝這一觀念。在公司內部,營銷文化要深深紮根於公司的每個部門。
現代社會經濟的高度市場化和信息化趨勢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需求日趨個性化、情感化。顧客更加重視個性的滿足、精神的愉悅。這意味著消費者的需求已從量的消費、質的消費開始走向感性消費方麵。一位美國著名的市場營銷學家曾指出,市場競爭到一定程度單靠價格和質量的威力會顯得越來越不靈,取而代之的競爭手段,是對顧客心理需求及購買行為。隻有這樣才能及時有力地開發出用戶歡迎、顧客滿意、質優價廉、適銷對路、款式新穎、功能齊全的新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和客戶需要,真正體現一切以顧客為中心、為顧客服務的營銷觀念。同時,企業通過更多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和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從而促使企業充滿生機活力和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滿足顧客的需要就是要滿足顧客在購買商品、挑選商品時對商品在心理上的感性標準,其購買行為建立在感覺邏輯上。因此,企業的營銷活動必須根據感性消費時代的特殊要求而運用相應的營銷策略。
首先,要根據顧客的感性需要對產品進行感性設計,來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
這是現代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取勝的一大高招絕技,也是當今企業走向市場經濟的一種策略創新,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目前,這門綜合的邊緣的新興學科,已引起世界各國企業界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成為當今企業強盛的銳利武器,尤其在發達國家的工業企業飛速發展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企業在這方麵開展的工作卓有成效,並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例如,美國人十分喜愛吃蟹,可是美國政府禁捕巨蟹,市場蟹肉出現了短缺的現象。日本獲悉這一信息後,馬上聯想到如能仿製一種人造蟹肉就一定能打入美國市場,受到客戶的歡迎和喜愛,獲得巨額利潤。於是,立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利用魚、薯食、雞蛋白和蟹殼等原料,在極短的時間內研製出色澤和肉質同蟹肉無異,味道十分鮮美的人造蟹肉,價格僅是蟹肉的十分之一。不久,日本的螃蟹很快就橫行美國市場。美國企業界在這方麵也不甘示落後,如美國著名企業家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任職期間,就非常注重市場調查、預測和研究,他以獨特的戰略眼光分析市場結構體係和發展趨勢,洞察、挖掘和抓住青年消費者的潛在市場和心理需求,及時組織了一批有才幹、有魄力、有膽識的技術員工發出迎合青年消費心理的、款式時髦、性能優良、價格低廉、易於駕駛、富有娛樂性的小轎車--野馬。一時間,這種小車風靡歐美,原定年產頭一年銷售7、5萬輛,而實際銷售41、9萬輛。這種新型車問世的頭兩年,就為福特公司贏得純利潤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