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在他的一本書中寫道:到了結婚年齡,有許多父母就得把女兒嫁出。眼看著從小就費盡心血養育長大的可愛的女兒,已經成年而將自立,在他們心中,必然有不願女兒離開的寂寞感,有願她得到新姻親的喜悅,以及但願她永遠幸福之類的感觸交織在一起。在女兒出嫁之後,則會隨時關心她婚後的生活是否美滿。他們擔心,是否對方的家人會喜歡她?女兒是否精神飽滿地做事?這大概就是一般父母的心態。話鋒一轉,鬆下幸之助又談起做買賣:對買賣來說也是一樣,每天經手的商品,就像自己多年來費盡心血養育的女兒。顧客購買商品,就等於娶了自己的女兒,因此商品與顧客之間,就成了姻親,如果能這樣,那麼自然就會關心顧客的需要,會重視商品是否合顧客的心意。因此,必然會對出售的商品產生關切,例如會想到:顧客使用後是否覺得滿意?到底有沒有發生故障,甚至我既然到了這兒附近,幹脆就去聽聽他們的意見吧這種跟嫁了女兒,還依依不舍的心情是一樣的。他接著寫道:如果每天都能抱著這種態度做買賣,就能跟顧客建立超越買賣關係的相互信賴感。一旦達到這種程度,必會受到顧客的歡迎,進而使生意日益興隆。
鬆下幸之助這一番話,體現了強烈的公共關係意識。企業要有良好的公共關係,必須與顧客建立一種永久而又穩定的關係,這需要企業經營者在對顧客服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售前、售中、售後的各個環節中均能注入真誠、服務、合作、尊重等公共關係職業意識,並對顧客關係的處理作為企業組織公共關係的一項最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尤其是在商品銷售出之後。在許多情況下,一般的企業或商店都對售前、售中服務做得較好,而商品一經售出,就冷淡或是忽略許多。甚至有些商店打出貨物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招牌,實際上是對顧客的不負責,也同時體現了商店或生產該產品的企業對自己的產品不自信、不愛護。
3、用情感維係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處理與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的供應商、產品的分銷商及競爭對手之間的關係時,也必須注重用情感投資這一手段,以期建立與他們良好的合作關係。
第一,與供應商的關係。
俗話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企業生產不能沒有糧草,特別是一些中遊產業和下遊產業的企業,更離不開上遊產業的供應。當然,屬於上遊產業的企業本身,也需要有一個供應關係。因此,搞好與供應單位的關係,是企業經營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麵。
供應關係,是指企業與能向其提供生產、經營活動之必需的能源(包括燃油、燃煤和電力等)、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有關企業的關係。供應關係,不僅反映了一方是能源、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者,另一方也是能源、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消費者,而且它也反映了供應和被供應雙方交換關係確立中的社會資源的投向及其能源、原材料的配備情況。事實上,在社會再生產中,社會資源(包括勞動力、能源、原材料、土地等)總是由經濟規律和政府動用的行政幹預交互作用來調節其投向並進行合理配置的。但是,在社會總資源的動態平衡的構架中,企業總是以各自不同的質量和生產經營能力來爭取在這個總構架中盡力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便更多地獲得資源的分配份額,產生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當然,這種努力的前提是:供應商情願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提供給需求企業。這樣,同供應者的關係,在客觀上就會直接影響到被供應者獲得資源的份額和質量,進而影響到企業能否實現其經濟利益的可能性。因此,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是關係到企業生產活動能否正常進行的重大問題。由此可見,良好的供應關係,是企業生產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