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對企業的作用,就如同生命體中的血液一樣重要,是保證企業生產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動力。它的特征是連續性和應變性。連續性,即能源的供應,要源源不斷,不可稍事停頓。應變性,即當生產規模擴大時,要求能源供應能相應跟上,當生產規模縮小時,能源供應也要相應放緩。然而,對於企業來說,能源是不宜大量儲存的。因為煤的儲存需要廣大的空間場地,石油的儲存更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而電則更是無法儲存的。這就會對企業產生一個困難:一方麵企業需要獲得對能源要求的應變自由權,另一方麵應變的控製權又不在生產者手中,這就從客觀上要求企業加強同能源供應機構的關係,隻有建立了良好的能源供應關係,企業才能獲得使用能源的相對自由。
原材料,對於企業生產來說,就如同糧食對人的作用一樣重要。企業如果沒有原材料就不能進行生產活動,就不能實現物化勞動的轉移,也就出不了產品。對於像旅館那樣的服務性企業,它的原材料就是向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內核--物質商品。如飲料、食品、客房家具以及各種車輛等。對於商業企業,它的原材料就是各種商品。沒有這種商品,商店就是一個沒有內容的空殼。因此,搞好與原材料供應商的關係,就意味著企業是否能夠獲得必要的糧食。有了糧食,生產企業才能開工,商業服務性企業才能營業。
企業開展對供應商的公關,密切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在改革以前,企業是在以產定銷的生產觀念下進行生產活動的。為此,企業獲得什麼原材料,就生產什麼產品;有多少原材料,就生產多少產品;反正產品由國家包銷。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要求企業從生產觀念轉化為以銷定產的市場營銷觀念。這樣,要生產什麼,都未必能獲得什麼材料;要生產多少,也未必能如數獲得原材料。由此,加強與供應商的聯係,尤其是加強與原材料供應者的聯係,也就成了自然之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是取決於供應者的關係。與供應商處於良好的公關狀況,企業就有了血液和糧食,從而為企業的發展造就了可能性。
第二,與分銷商的關係。
任何生產性企業,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是隻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為了別人,產品到達別人手中後,換取了貨幣,再購買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而產品到達別人手中的過程,主要依靠分銷商來進行,即分銷商從企業購進商品,給企業以貨幣,再將商品供給消費者,換回貨幣,這樣周而複始,不間斷進行,才能保證企業生產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因此,可以說,分銷商是連結企業與消費者的命脈。
分銷商天天同消費者直接打交道,熟悉市場情況,了解用戶的需要。分銷商從企業購進什麼,購進多少,可以及時反映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
企業可以利用分銷商充當耳目,從分銷商的行蹤獲取市場信息,從而決定生產什麼,不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這對於確定企業經營努力的方向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決不可忽視與分銷商的關係,必須千方百計地建立、保持和運用好這一關係,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服務。
在分銷商隊伍中有各式各樣的商品、貿易貨棧、批發公司等專賣組織。
這些專賣組織處於商品流通的中心環節,是企業和用戶聯係的紐帶,猶如漫舞在萬花叢中的蝴蝶,起著傳粉揚花的作用。然而,作為生產廠家產品的分銷商,與生產廠家又存在著利益之爭。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對待分銷商就有個決策問題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產品與顧客見麵的是商店,而生產廠家則退居幕後。由於生產廠家通常並不直接與顧客與打交道,所以,建立良好的顧客關係主要就得依賴中介人了。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往往跳出眼前爭毫奪厘的小圈子,把分銷商看成是自己工廠的外延部分,是自己的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