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廢紙垃圾——無聲無息地泄密
企業辦公室的垃圾隱藏著大量的企業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稍不注意,企業的商業秘密就會通過這些廢紙垃圾向外流失。正因如此,在形形色色非法追逐商業秘密的不法分子中,有人專門從公司、企業所傾倒的辦公室垃圾中回收大量有用的情報和資料。如廣州有一家民辦科技開發公司,為了及時掌握同行三個公司的商業秘密,特以高價報酬“聘請”一位“破爛王”專門為自己訂這三個公司的垃圾。每天撿“破爛”回來後,他都要專門把從這三家公司大院搭來的“破爛”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然後用自行車馱到指定的地點換取酬金。僅1989年4月至1991年2月,他就先後為這家公司提供有價值的垃圾300多份,獲取酬金14000多元。而這家民辦科技公司則由此對競爭對手的生產、經營、科研等情況了如指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5)後院起火——職工出賣秘密
如果說企業對外部的竊密可以采取各種措施加以防範的話,對內部泄密則更為人頭痛。有的企業由於內部管理鬆弛,給內部某些見利忘義者以可乘之機,致使企業商業秘密被出賣。江蘇省開進縣某化纖機械廠技術科長和供銷員經人介紹結識無錫縣家具廠廠長劉某,得知該廠欲生產本廠同類產品SKV303撚線機由此急需該機圖紙,便利用職務之便將圖紙送往無錫縣家具廠複印,從中得贓款4萬元。
說完了商業秘密一般是如何泄露的之後,就要講如何防範它的泄露了。
商業秘密作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和市場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的重要法寶,一旦流失,不僅給非法追逐者帶來了巨額利潤,也會使企業失去競爭能力和生存條件,蒙受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甚至斷了企業的命根子。因此,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應當引起企業的重視。
首先,要強化企業的保密工作。
作為企業,一方麵應進一步強化商業秘密的保護觀念,不斷完善有關保護措施和製度,堵塞各種可能泄密的漏洞,特別是在對外交往時,更應慎之又慎,認真審查,嚴格把關,防止泄密;另一方麵,要妥善處理職工擇業自由與保護商業秘密的關係,在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應增加有關保護商業秘密的條款,明確職工的權利和義務,做到既保證人才的合理流動,又有效地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既防止外來的侵權活動,又搞好內挖,謹防內奸。
其次,加大打擊力度。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經營者不得以非法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並在二十五條中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即監督檢查部門有權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以上二十萬以下的罰款。這些法律的實施,為有效保護商業秘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對侵犯商業秘密這一破壞市場經濟的行為,采取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進行製裁,用法律手段打擊非法竊取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家國內著名的旅行社的幾個職工,以各種理由辭去所在職務,應聘到另一家旅行社任職,同時帶走了所在旅行社有關的客戶資料,並利用這些資料與客戶聯係,將原來所在旅行社的一部分客戶拉到了新應聘的旅行社,以此開展業務,造成原旅行社的部分固定客源流失,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商業信用的損害。為此,原旅行社一紙訴狀將這幾個職工和後一家旅行社送上了法庭,法院經調查後,作出了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權的裁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此所受的經濟損失。原旅行社通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其三,建立企業保密製度。
為了保證企業商業秘密和安全,不少國外企業有其成功的經驗:美國可口可樂飲料公司高度保密的飲料配方,一直是競爭對手百事可樂飲料公司窺測的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百事可樂公司采取種種方法,均未得手,該配方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守得最嚴的秘密之一;法國的CHOMS0N公司隻準對部分車間的部分設備拍照,並約定在拍照前要征得他們的同意,對它自稱歐洲第一的石蠟鑄造車間則不準拍照;英國的PLESSY公司,參觀時不準拍照,不準錄音,參觀者的相機要放在門衛處。這些企業在技術保密的範圍和界限上規定很嚴,在廣告上,可對產品的性能指標比如功率、頻率等進行介紹,如有意購買,則隨著談判的進展,經詳細一點的資料合成協議後,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才提供使用文件。對設計思想、方案論證的資料也實行嚴格的保密。在入世之後,中國的廣大企業應善於借鑒國外企業保密的成功作法,建立自己的保密製度,抑製商業秘密的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