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人員管理:讓每位員工都成“梁山好漢”(2)(2 / 3)

(9)自我了解

對人生進行規劃或設計的思想近來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人生設計,是指通過對自我的了解,選擇適合的工作或事業,投身其中並為之奮鬥,對財富、家庭、休閑、社交等進行切實可行的規劃,以滿足自己的期望。

人生目的明確、自我能力強的員工不會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他們即使麵臨挫折,也能努力堅持,不會輕易退卻,因而能在生產或其他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10)適應環境

企業在遴選人才時,必然注重所選人員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提拔個性極端或太富理想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較難與人和諧相處,或是做事不夠踏實,這些都會影響同事的工作情緒和士氣。

新人初到一個公司工作,開始時必然感到陌生,但若能在最短期間內熟悉工作環境,並且能與同事和睦相處,取得大家的認同和信任,企業必定重視這名員工的發展潛力。反之,如果過於堅持己見,處處與人格格不入,即使滿腹才學,也難以施展。

二、擇優用人,讓每位“好漢”都發出亮光

擇優用人是私營公司人員管理的最佳法則,私企由於條件的限製,人員少,隻要多出一位庸工,也許公司就要蒙受巨大的損失,所以,私營企業老板要擇優用人,讓每位“好漢”都發出亮光,才能把管理做好,把企業做大。

1、擇優上崗,清理“濫竽”門戶

要想辦好公司,在商場中競爭不敗,必定要用好人,切忌濫竽充數,而要擇優上崗。

“擇優錄用”是為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這是私營企業老板選拔人才的一項基本原則,有了這項原則,就能讓比較優秀的人才走到前台來,擔任重要角色;否則優劣不分,必將導致矛盾的出現。

盡量維持積極的人才平衡和心理平衡,是做好擇優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選才者必須優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於各種內外在因素的製約和影響,選拔對象之間的德才素質和實績表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不平衡狀態,有的強些,有的弱些;有的此強彼弱,有的彼強此弱;有的明強暗弱,有的明弱暗強。對於這些選拔對象,選才者當然應該在擴大視野的基礎上,首先對其進行科學、準確的考察和鑒別;然後再經過認真的類比和篩選,擇優用之。為了確保擇優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我們主張搞積極的平衡,反對搞消極的平衡。也就是說,通過擇優,要使各類人才心情舒暢,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取得心理平衡。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選才實踐中,注意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1)好中選優

凡是符合“選擇”標準的各類人才,都應根據不同人才的能力,並考慮到不同崗位的要求,將其分別選拔到適當的崗位上,這樣做,就能較好地維持積極的人才平衡和心理平衡。反之,如果對不同能力的選拔對象,不加區別,一律選用;或者該重用的而沒有重用;甚至不該用的反而重用,就會出現人才關係上和心理上的嚴重不平衡,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2)果斷擇優

擇優要大膽、果斷,不要遲疑、寡斷。既然選拔老板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包括經濟效益),那麼,按照社會效益的優劣,來及時調整我們的選才決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甲德才平庸,績效低劣,可是有關老板礙於情麵,卻仍然讓其幹下去,而不及時“換”用能力勝於他的某乙。這樣做,不僅工作受到損失,而且造成某乙心裏不服,並在心理上影響一大批職工群眾。這就出現了極為嚴重的人才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如果組織上能夠按照社會效益,果斷、及時地“換”用某乙,使得工作在短期內搞上去,那麼,不僅某甲本人無話可說,而且對周圍的一大批群眾,也會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從而取得積極的人才平衡和心理平衡。

(3)廣泛擇優

在選才實踐中,由於選才者之間存有認識誤差和行為誤差,以及幹部隊伍基本素質的不平衡,造成係統與係統之間存有係統誤差,單位與單位之間存有單位誤差。這些大大小小的認識誤差和行為誤差,最終造成這一部分優秀老板得到了及時提拔,而那一部分優秀老板人才卻壓著不動,從而未能在宏觀上和微觀上取得良好的平衡效果。為了扭轉這種不正常的人才現象,就要求選才者既要搞好本單位範圍內的小平衡,又要擴大視野,廣泛擇優,根據整體平衡效果,搞好全係統甚至是若幹個係統範圍內的大平衡。如果其他係統、其他單位將優秀的老板都提拔了,而你那係統,你那單位卻行動遲緩,按兵不動;或者其他係統、其他單位都能夠選拔符合四化標準的老板,惟獨你那係統、你那單位,卻選拔了一些與大範圍內同級幹部水平相差太遠的次等人才,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請這些感覺遲鈍的選才者,到選才工作做得較好的係統單位去走一走,看一看,及時彌補一下自己的認識誤差和行為誤差。這樣做,對於獲得全局和整體的平衡效果,使得有更多的合格的老板及時得到起用,無疑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