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名老板專施批評,肯定會製造許多對立麵,結果下屬不是成了幫手,而是成了對手。毫無疑問,當你在準備批評下屬時,切忌任性而為,不及其餘。要知道,批評的藝術性在於能否批評、怎樣批評、批評作用,而不在於批評至上。
批評下屬本已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在憤怒中批評下屑;更是絕不容許!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在憤怒中保持清醒的理智的頭腦。
日本著名公司學家德川家康曾說:“外來的敵人固然可怕,內部的人造反了,更可怕!”
如果一個老板動輒遷怒,他的下屬勢難有信心替他工作,也許他心裏會想:“在這種老板手下做事有什麼意思呢?”喜歡發脾氣的人,遠比無能的人更容易遭致失敗。因此,身為老板,首先要警惕自己不要輕易生氣,德川家康上麵所說的那句話,正好為此做一最好的注解。
老板是做什麼的?最大的目標是不是在牽動你所屬的職員,自動自發地工作?假使你輕易表現你的憤怒,下屬對你的熱誠和信心,就無法維持長久,而整體說來,有一個這樣不能自製的人,對於公司的前途,也是一大威脅!
以前,中等程度以上的人才少,作為一個老板,隻要他的才能尚可,即使脾氣不好,照樣可以很安穩地生存下去。事實上,我們心裏明白,這樣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今後,這種人若無法自我改進,總有一天會遭到失敗的命運。
從另一方麵說,作為一個老板必須管理下屬,他不能不考慮行為科學這些心理方麵的常識。老板在下屬麵前表露自己的情緒好惡,乃是最愚笨的管理人方法,像這樣單純活在自我意識中的人,要想做好老板很難。
如果你是這樣的老板,一些本來就比較消極的下屬,很容易受你情緒的幹擾,而不敢積極找事做了。導致下屬得過且過,無論如何,對公司而言總是一大損失,而工作情緒的低落,更會使公司營業遭受嚴重的打擊。召開會議時,身為老板的人,如果動輒指責下屬,很可能會失去人心,帶來無窮的悔恨。
發怒和批評本不是一碼事。發怒往往達不到批評的目的。當然,下屬做錯了事情,有時不能不叫人生氣,但作為一個老板要學會控製自己,千萬不能對下級發脾氣。控製的辦法有:
①要懂得老板雖然有批評下級的權力,但老板與下屬員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板沒有對下級發脾氣的權利。
②時刻記著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下級改正偏離目標的言行。如果隻圖一時痛快,那麼批評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③當快要發怒時,可以設法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如做點別的事情,或暫時脫離接觸,待心平氣和時,再進行批評。
一個老板在憤怒中批評下屬的時候,往往不是根據事實,而是根據自己的情緒,這是絕對錯誤的!
批評人要尊重事實,公平合理,說話有分寸,批評有根據,才能使對方信服。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對批評意見都比較敏感,一旦與事實有出入,會引起抵觸、對立情緒。因此,證據充分、事實確鑿非常重要。為了批評取得好效果,在批評之前要做些調查研究工作,要向有關人員詢問被批評人犯錯誤的過程,分析錯誤的性質、程度及原因,情況摸得越透,批評就越能切中要害。千萬別“橫挑鼻子豎挑眼”濫施批評,一看到點表麵現象就發火、就批評,往往效果不佳。
批評下屬並非不當,而應掌握批評的技巧,不要讓被批評的下屬不但不服氣,反而對你產生怨恨!比如,作為一個老板,切記不要不分場合地批評下屬!
①不要讓第三者在場
對下級的一般性過失,不要當眾批評,特別是不要當著其他下級麵來批評。有別人在場,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會影響他接受批評的態度,正確的辦法是和他個別交談,這時他會體驗到老板對他的關懷和體貼,有利於他認識自己的問題。有些問題必須當眾批評或通報時,應在事先或事後做好對方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打消顧慮或抵製情緒。
②不要拐彎抹角地批評下屬
許多老板因為擔心被員工視為刻薄尖酸,故於批評員工之際應在措詞方麵再三斟酌,力求使剛烈的話語轉變為柔軟的表白。以下是幾個現成的例子:將“喜歡鬥毆”說成“為贏得論點及吸引注意而訴諸體力手段”;將“說謊”說成“難於區分幻想與實際”;將“作弊”說成“有待進一步學習公平競賽之規則”;將“疏懶”說成“為改善工作而須施以廣泛之督導”。以上各例顯示為求措辭之委婉而使觀念本身變得含糊籠統。此外尚有一些老板主觀性太強兼想象力太豐富,往往將具體事物推論為抽象的指責,例如“您的報告遲了兩天交”說成“您懶”,將“您不應在昨天會談席上頂撞上級”說成“您不應抗命”等。這類的指責不但使得事物本身失真,而且也極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
③不要背後批評
對下級的批評,一定要當麵指出。這樣,你的意見和態度,下級都非常清楚,也便於彼此交換意見。如果背後批評,再經過別人傳遞,往往容易走樣,可能使對方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從而影響批評的效果。
④不要使用戲謔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