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財務管理:懂賺錢也要懂省錢(4)(3 / 3)

避稅不是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在於促使管理者對管理決策進行更細致的思考,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不要過分玩弄避稅技巧,不要惡意避稅,慎用避稅方法。

七、控製不必要的花銷:錢要用在刀刃上

作為一名老板,任何時候都要對開支精打細算,怎麼樣去降低成本,減少費用。精明的老板,總是把一塊錢當兩塊錢用,該用的時候,就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該用的,一塊錢也不多花。因為,他們深知,如果在某一個地方用錯了一元錢,並不就是損失了一元錢,而是花了兩元錢。

如何去控製不必要的花銷,常有的辦法是:

(1)可買可不買”與“非買不可”

分析人們的消費心理,一般的人總是存在著“可買可不買”與“非買不可”兩種心理活動。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是,某公司為了業務需要,將添置10台計算機,這對一個正在發展階段的企業來說,算不了什麼,老板會很幹脆地簽下支票,讓采購部門去辦的。但是正是有了這種應該買或者是可買可不買的心態,使人產生“非買不可”的壓力。在某種情況下,反而會造成一種錯覺,仿佛是他都有了,那麼我也應買的群體攀比心理,導致公司購買更大數量的同類物品。

(2)“我也要”綜合症

在辦公用品的購買上,這種症狀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公司人事部的經理對行政主管說,辦公室需要購買1張桌子、6把椅子和1把茶幾,尤其對人事部來說,這些辦公用品的添置有助於公司形象的完美。如果你批準了,那可就惹下麻煩了,沒過幾天,其他部門的主管會不約而同地前來,向你報告,他們也需要改善一下辦公條件了。如果同意了,可能各部門的下屬也會說,我們的桌子也早該換了……依此互相攀比下去,那樣老板就慘了,你不得不去派人購回這些東西,否則將無法將各部門的怒氣撫平。這種購買活動,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3)滾雪球式的開支

如果公司的某項費用如滾雪球一樣難以控製,必然會影響到公司的其他工作。公司推行辦公自動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某公司準備改善辦公條件,專門組建了一個辦公自動化領導小組,以便使機器的購買、設備的配套和經費等問題得以落實和妥善解決。經過一個多月的論證、調查和詢價,決定為公司先購置20台計算機,並建立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終端。當設備進公司那天,公司各部門如過節一般歡快,但是第二天財務部則又接到了更多的賬單。

因為購買回的計算機,還需要大量的輔助設備等等其他的開支。辦公室秘書部門與電腦配套,購置了3台打印機;財務部門則購買了新式的財務軟件,其價格遠遠超過了整機價格;為總經理和兩位副總經理購買了3個隔音罩。結果,到了兩個月以後,財務部門發現,為電腦的配套開支已遠遠超過購買設備主機的費用。

所以在購買新設備的時候,深思熟慮的老板總是親自審定報告,決定買與否,以防止這種滾雪球似的開支出現,避免那種互相攀比的風氣發生。

每一家企業都有節約成本的絕招兒,即那些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節省開支的辦法,但下麵這些做法對大多數企業都適用。

(1)租用。過去的幾年一直是商品買方市場,大片大片的空閑建築,租金降低,成千上萬的租戶無事可做。如果你是個名聲不錯的租戶,你的房東會竭盡全力讓你留下來,這可是你伸胳膊伸腿、討價還價的絕好機會。我的一個客戶最近和房主講價,兩年期的租金下降了70%多!因為他知道房主不想失去他這個客戶。

(2)利用廢紙的背麵。你也許會嘲笑這種顯得非常小氣的想法,但是如果你認真計算過你的企業每年在辦公用紙上的開銷,你就會驚訝地發現這個措施的成本節約效果是多麼顯著。事實上,很多著名的大公司早就開始這樣幹了。同樣的思路還可應用於企業的其他方麵,例如與別的企業合用辦公設備、會議室。

(3)計算機硬件。這就好比明明一輛微型車就夠用,很多公司卻在開豪華車。一家生機勃勃的小公司,可以成功地用一台計算機設備將主要的經營管理任務全麵自動化。計算機會讓你相信這樣一台設備像出自“方舟”一樣不可思議。

計算機世界講求速度,但你不需要。你的文件是在一眨眼的工夫,還是眨眼時間的千分之一恢複了,這真的很重要嗎?你能用眨眼時間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提高利潤嗎?為數不多的公司的確獲益於使用圖表型的軟件包,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桌麵出版係統,他們可能需要一台蘋果機,你也非要湊熱鬧嗎?如果像大多數企業一樣,你隻是對文字和數字的利用率較高,搞一台PC機和二套綜合性的類似微軟文字處理的軟件包能節省很多錢。聽我的,隻有在付錢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它們之間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