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合作管理:單挑不行拉同盟(2)(2 / 3)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信譽是商人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孔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以。”意思是說,一個人不守信,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在合作的事業中,“重承諾,守信用”這六字是對合作人的道德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如果合作的事業中混入了連這個基本商業道德也不具備的人,事業的前途實際上已毀了一半了。

首先,合作人了解公司的內部情況,包括技術秘密、營銷網絡、人員檔案,再加上他所處的合作人地位由此擁有的權力,一旦居心不良、另有所圖或對外不守承諾時,合作的事業的危機也就近在眼前了。其次,解除合作帶來的危機。在合作的過程中,“狐狸的尾巴總要露出來”,合作人的壞品質在經營管理中畢露無遺。那麼你一定不會願意繼續合作下去,也隻有通過勸其退夥或彼此散夥的方式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前者意味著資金、人員、關係的分離,後者直接代表著事業的瓦解,那麼你起初合作時的理想或目標此時也隻是海市蜃樓了。

合作人在一起合作最直接的認同就是誌相同,誌指的是目標和動機,從廣義上講包含了創業者建立公司的動機、目標,以及創業者確定的公司目標、規劃等諸多複雜的內容,可以是賺錢、揚名、實現理想……其次的認同就是道相合。道就是實現誌的方法、手段,即公司的經營思路和經營策略。著名老板艾科卡選人的首要標準就是誌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須熟知他的老板作風,對他的管理辦法能貫徹執行。

選擇合作人時,誌同道合很重要。

不同的創業者建立公司的目標和動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目標與動機會導致不同的經營戰略和方法。辦一個公司到底該怎麼辦,關鍵要明白你的目的,如果你的合作人隻想盡快收回成本並得到最大利潤回報,而你的目的卻是要做成一個長久性的公司,做成百年老字號或金招牌。那麼,各自的經營策略也會是有所不同的。

應該說,在公司的初創時期,目標還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相對實力不大,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公司沒有把握,一切都是在日後的發展中逐步明朗的。但是,你應該有一個目標。在開頭的時候,你們的目標一定要互相配合,縱使未來目標會逐漸改變,但起初的方向應一致。

巨人集團的初期發展值得大家學習。在初創的時候,是由史玉柱和幾個朋友合作搞起來的。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的勞動,他們終於讓自己的產品被消費者初步接受了。計算下來,公司有了大約20多萬元的利潤。當時幾個合作的好朋友想一人分得幾萬元,好好享受一下,也算勞有所獲。但史玉柱堅決反對,他說:“既然大家選我當掌門人,那我就要對公司負責。我們公司現在剛起步,現在還不是享受的時候,要看長遠發展。”經過史玉柱的耐心勸說,大家接受了他的建議,把這筆錢全投入了廣告,結果他們獲得了數以百萬元的回報。

《山海經》裏有一則故事說,長臂國的長臂人和長腿國的長腿人,各有自己的長處,同時也各有自己的短處。下海捉魚,一個涉不深,另一個卻夠不著。可是當長臂人騎在長腿人的肩上時就既能涉得深又能夠得著了。這就是相互補充組合的效果。同樣,合作人有缺點,你也有缺點;合作人有優點,你也有優點,如果能進行互補的話,合作的整體力量必會得到極大的加強。合作就像一部機器,機器需要不同的零部件的配合。一個優秀的合作結構,不僅能夠為合作人的能力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還會產生彼此都不擁有的一種新的力量,使單個人的能力得到放大、強化和延伸。最成功的合作事業是由才能和背景不相同而能配合的人合作創造出來的。如果你來自鄉村,而他來自城市,你受的是良好的教育,而他是靠刻苦自修,你的性格比較內向、謙和,他的性格比較外向、奔放,你們必能互相砥礪。

“中華飼料王”——新希望集團是由四個同胞兄弟合作建立的。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分工的問題,四兄弟各自審視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老三劉永美畢業於四川農學院,對化肥農藥頗有研究,於是他專研技術這一塊;老大精於計算,負責事業的財會這一塊,老二原在教育局供職,於是搞起了公司的管理和企劃;老四善於交際,當起了法人代表,加強公司與外界的業務聯係並打響知名度。通過這種取長補短的分工合作,新希望集團從“育新良種場”起家,從育雛雞到養鵝,從搞養殖到開發飼料生產,一步步發展壯大,發展成了中國最大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