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合作管理:單挑不行拉同盟(3)(2 / 2)

(3)交換互補性技術和專利

合資企業、夥伴關係和許可證轉讓等方法可使雙方共享彼此的互補性技術。例如在醫藥和生物技術領域的一些聯盟就是因此而建立的。每一夥伴貢獻其有優勢的一門技術。通過共享技術和專利生產出更好的產品。一般說來,在高技術產業的公司,如果要將不同的互補性技術和人才集中在一起,聯盟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此外,如果一方把部分完成的技術交給另一家公司,讓該公司進一步開發,其開發的成果在合資企業中共享,往往可以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克服技術和資金不足。這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合作的典型模式。在這方麵需要記住的是,專利不僅僅是有關一項工藝或設計的權利,也可以是對一個地區的市場的權利。營銷的權利或對一個地區的市場的權利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問題,通過共享專利,公司也共享或交換了市場。

一個密切相關的問題是,企業為了獲得技術突破做了大量的投資,但它自己可能沒有足夠的生產資源或全球推銷網絡來確保新技術在全球迅速擴散,這可能使它得不到可接受的回報。合資企業的方法可實現上述目的。對於那些缺乏獎金和管理能力又想迅速擴張的中小公司來說,聯盟顯得特別重要。然而,即使大公司,如果它要實行多元化戰略,從事不同領域的活動,它同樣會在很多時候感到缺乏資源和能力。以通用電氣公司為例,它在全世界有幾十家海外子公司,產品幾百種,將不同國家、不同產品生產組合,產品可達上萬種。即使像通用電氣這樣的大公司也不可能對所有的組合投資。因此通用電氣公司也同幾百家公司組成戰略聯盟,包括許可證轉讓和生產合同,還有少數股權資企業。

(4)減少或阻止競爭

通過同競爭對手組建合資企業或進入交叉許可證轉讓的網絡,可以將潛在的或已有的競爭減少。這種聯盟大多具有防禦性戰略動機。

(5)克服政府對投資或貿易的限製

這是最早的合資企業的動因,但現在仍然很普遍。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政府政策的限製,合資企業仍然是進入一個市場最方便的手段之一。在發展中國家有大量這類實例。許多合資企業還附帶有易貨貿易或補償貿易的安排。通過汽車公司在南斯拉夫同LZTK公司的合資企業就是一例。該合資企業生產用於通用在西德的汽車裝配線的鑄件,作為交換,通用汽車公司可以通過補償貿易在南斯拉夫銷售更多的汽車。這種帶有保持主義色彩的政策不僅僅限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同樣有這樣的政策。比如,NATO購買武器係統時就傾向於購買多國集團公司生產的,因為武器係統購買國可以通過合作網絡參與零部件生產。

(6)初始國際發展的需要

缺乏國際經驗的中小公司最初的海外擴張常常通過合資企業方式進行,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公司。產生跨國公司的國家的人均GDP越低,公司最初的國際擴張利用合資企業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常見的情況是公司有生產能力,但缺乏對外國市場的了解,因此需要合作夥伴的幫助。一般說來,要建設全球組織,建立重要的國際競爭實體,時間長,費用高,難度大。合資企業可以大大縮短時間。即使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地建設市場地位,如果花的時間太長也不合算。盡管也可以通過海外收購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但要以合理的價格找到合適的收購對象並不容易,因此,合資企業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7)半縱向一體化

半縱向一體化是生產商與銷售商或生產商與供應商的聯盟。這種聯盟彼此交換的是互補性資源而不是同類的資源。生產商同供應商的聯盟可使生產商得到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供應商得到穩定的市場。而銷售型合資企業的潛在好處包括迅速得到現有的推銷設施,加強同關鍵買主的聯係,獲得有關當地市場和文化的知識,或利用對方的著名品牌等等。

(三)戰略聯盟的風險和成本

盡管各種企業戰略聯盟理論,強調了聯盟所能獲得的各種好處,但是“聯盟”有如“婚姻”,隻有雙方都具有合作競爭的態度,都遵守約定才能奏效。眾多合作型企業的經驗強調,這種夥伴關係也存在風險和成本,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1)合作者的選擇問題